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教学要求]
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韩柳的“古文运动”。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学习韩愈“奋不顾流俗”的精神。
3、了解文章有关“教师”方面的见解及其进步性和局限性。
1、 分析文章重点词语,学习文章的论证特点。
[教学重点]
1、 理解关于从师学习的论述。
2、 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
[教学设想]
1、 本文在字面上不难疏通,但文中的“古”、“师”、“道”等含义值得深究。
2、 安排两个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简介背景
远古,教师有着较高的地位,“天地君亲师”可以一见;现在,教师的地
位也一直在提高,尊师重教蔚然成风。然而在中国的历史上,尊师重教的风气一直不是很浓,教师甚至有“臭老九”之称,仅在道士、和尚等闲杂人士之上,教师地位之低,从师风尚不浓,可想而知。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当时的情况正如韩愈的盟友柳宗元所言:“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台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骂,指目牵引,而增于言辞。愈以是和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可见作者作《师说》是由于现实的原因,现实“耻学于师”的严重性,更能看出韩愈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难能可贵。

二、联系背景,分析文章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疏通文章,着重分析几个重要字词:道、师、耻、
之、于、学者、从而、所以等。并在文章疏通的基础上,分析文章内容。
第一段:
1、 读准停顿
惑/而不从师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吾从/而师之
2、理清思路
提出论点(学必有师) →教师职责(传道受业解惑) →从师必要(人非生而知之) →择师标准(道之所存)
小结:说明了从师的重要性、必要性,即“学必有师”。
第二段:
1、 体察语气
嗟乎!师道之不存也久矣!  (慨叹以往,有遗憾之意。)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悲叹现实,抒无奈之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