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12000字
无锡常州四区(市)九校2007年高考4月交流测试卷(语文)
命题单位:四区(市)九校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复辟 媲美 庇护权 刚愎自用 大有裨益
B.豢养 隐患 盥洗室 风云变幻 焕然一新
C.老妪 熨帖 郁金香 与会代表 鹬蚌相争
D.旗帜 炽热 滞纳金 博闻强识 炙手可热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研究院刚接到一项科研任务,大家一致主张请张教授出道主持,然而院长却力排众议,大胆起用了刚刚出山的大学毕业生。
B.一个合格的人大代表,既要思考重大的原则问题,更要敢于在涉及这些问题时提出和坚持符合人民利益的决策性意见。
C.作为一名有上进心的学生,就应该做到在学习时对外界的任何影响都充耳不闻,全身心投入到书本上。
D.现在,成为“作家”当个“文化人”又成了那些歌星、影星们新的追求,然而他们所出的书,内容粗浅,文法不通,实在让人不忍卒读。
3.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注重实效,不盲目攀比;要量力而行,不搞形式主义;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B.正在中国访问的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日前接受《中国日报》专访时表示,巴基斯坦愿意充当进入中亚市场和能源领域的运输线。他说:“我们有兴趣为中国建设一条贸易和能源走廊提供一切方便。”
C.信息产业部21日启动“阳光绿色网络工程”系列活动,活动将持续一年,全面治理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上违法不良信息,倡导网络文明。
D.考古人员在河南省内黄县南部渠庄镇三杨庄北的黄河故道中,发现了一处规模宏大、保持完整的汉代农田和庭院建筑,经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两年的发掘和勘探,目前已有七处庭院基址得到确认。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12分,每小题3分)
汉语“新词”漫议
语言从来就处在变动不居之中,随着不同文明间的交往、交流而加快加深。从理论上说,语言交流应该是彼此平等,互相影响,每种方言都有平等挤进“中心”的权利,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应该对等地相互吸收“外来语”。但实际上语言也十分“势利”,根本不可能完全“平等”。
语言发展演变的历史表明,往往是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有权变成“官话”、“普通话”,其他方言只能蛰居“边缘”,难登大雅之堂;同样,“外来语”更多也是“先进”向“落后”的“边缘”渗透、侵入,逆向流动者绝少,后者不得不深受前者影响。如不少北京方言或流行语之所以能在全国迅速流行,极易成为“普通话”,自因其为政治、文化中心。近代许多沪语能突破“边缘”进入“中心”,则因其为商埠首开之地,总是风气先得,且日渐成为经济中心。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我们现在以为很“普通”、早就习以为常、时时脱口而出的“滑头”、“流氓”、“盯梢”、“出风头”、“寻开心”、“像煞介事”、“阴阳怪气”……若查书一看,原本竟都是上海方言。而今日粤语的情形亦颇有些类似,自打改革开放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