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则资料,约67800字。写作能力的核心是思想感情,写作能力考查的核心也必然是思想感情
讲解:
作文由内容和形式两部分构成,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如果没有好的内容,再好的形式也就失去了作用。
所以,在有限的复习时间里,同学们要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内容上。
作文,就是用书面语言表达生活的意义。
人生活在意义之中。
生活中经历的大大小小的事件或者片断的场景,所以能在我们的心里留下印记,是因为我们感悟到了其中的意义;这些意义积少成多,构成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孩子是在感悟意义中成长的,随着意义的逐步清晰、逐步增多,智慧也逐步成长起来,人由意义向前推动着,长大了。一个小孩最终变成精神世界丰富多彩、思想深邃的完整的人。
如果我们考察学生作文从小学到高中的整个发展过程,问一句:作文在什么地方出了毛病,我们不得不承认,是“意义”的感悟和追寻上出了毛病。
他能想起与题目相关的事情或者片段情景,但他可能不知道里面有什么“意义”,或者很模糊。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不满意对事情本身的叙述,他要表达一个自己满意的“意义”,但他又找不到,所以他的作文就陷入了困境。
反之,如果与题目相关的事情或者片段情景纷至沓来,并且都带着清楚的意义,他的作文肯定是愉快的。凡是优秀的作文,都是“意义”明确的,有的还很富有新意。凡是比较差的作文,都是“意义”不清楚或者经不住推敲的。一篇作文表达一个“意义”,是作文的基本常识,但所有比较差的作文,“意义”不但模糊,而且经常转换。他不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意义”??这才是作文的核心困境。
当我们对技巧孜孜以求的时候,我们忽视了“语言与人的意义世界共为一体”这个根本事实,作文的“根”被砍断了。我们必须再次强调:语言最终要表达的是“意义”,如果没有“意义”,语言不能深入人的精神世界,语言的高级功能就被淡化了,语言也就失去了它根本的存在必要,作文就成了一种精神负担。
语言从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肩负了把感悟到的意义(道理)告诉别人的任务,这就是人类的表达。和比较随意的口头语言表达相比较,作文是人类借助书面语言进行的高级表达,理所当然地要肩负起表达人的精神世界中各种各样意义的任务。虽然语言的任务不仅仅是表达意义,但表达意义是最高层次的任务。因此,我们把作文定义为“用语言表达生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