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9800字。2006级高一第二学期
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每小题5分)
酒干倘卖无
李永康
如果不打官司,他还不知道出事的真正原因。
那天中午停电停水,他同儿子儿媳还有孙子去一家饭馆吃饭。儿子喝枸杞酒,他却要了一瓶啤酒——这是他退休后养成的习惯。服务员拿来后,他孙儿老到的抢过来说,我看看是不是歪货。孙儿拿着瓶子就猛摇——像平常摇白酒一样。他刚要制止,嘭的一声,啤酒瓶炸了。孙儿没事,他的一只眼睛却睁不开了。他本打算自认倒霉,儿子却不依不饶,又是找消费者协会又是找律师事务所。酒厂也还慷慨,没费多大劲就答应赔偿他各项损失伍万元。至此,他才了解到酒瓶爆炸大多是旧酒瓶回收反复使用造成的。不过,拿到赔款他却感到内疚——他自己也不知卖过多少啤酒瓶啊!
再有空瓶子他就把它砸碎摔进垃圾桶里。
儿子儿媳也还通情达理:酒厂的赔款由他自由支配。他就想:我不卖别人还是要卖,工厂还是要回收,现在我退休又有退休金,何不利用这笔钱去开个收购站专门收旧酒瓶,回收的酒瓶砸碎了又可以卖给玻璃厂,一来可以老有所为,二来……他把这一想法告诉家里人。儿子儿媳都反对:纯粹是自找苦吃自找罪受还有点异想天开。几十年来他也养成了一个性格,一心想干的事一旦定下来十头牛也休想将他拉转来。他的废品店收购站如期开张了。
刚开始时,送酒瓶来的都是些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的收荒匠。那天,省城的一位记者下来采访了解到这一新鲜事后,写了篇文章在报纸的新风赞栏目登了出来,小城引起了不少的骚动。一时间主动三个两个送酒瓶上门的络绎不绝。有些还不要钱,以示支持他的义举。他很受感动。酒瓶钱——哪怕是二角三角他也无论如何要别人收的。要是来人不肯收他就会诚恳地这样说:权当是跑路费吧!当然,他这样开店是入不敷出的。一个空瓶收进是三四角,砸碎后只值几分钱。他也不知道能坚持多久。不过,他想想也值:能减少一次事故的发生就减少一次。没有比这更能使他感到欣慰的了。开到盐干米尽的时候就关门吧。他对儿子儿媳也这样说。
有一天,他的收购站前门可罗雀。零星送酒瓶来的几乎没有了。收荒匠骑车打他的店门前过也用异样的眼光朝里观望。刚开始,他还以为是收购价格偏低了,遂用大红纸写出启事,将价格浮动五分。还是没有人送来。过一日他又将价格上浮了五分。仍旧没有人来卖酒瓶。
晚上回家,他垂头丧气地喝酒。儿子儿媳寻开心:“爸爸的生意就要越做越大喽!”他诧异地盯他们一眼。儿媳递过一张报纸,原来是先前赔偿他伤残费的酒家闻讯,主动找到报社,声言要对他的行动进行奖励,请他当酒厂的特别顾问,并且还要和他联营……他一拳砸在桌子上。儿子说:“我们单位的人都说我这下可成了阔少爷喽!”儿媳妇小心翼翼地试探道:“爸,我看你还是……”她话还没说完,就见他的眼睛里盈满了泪水。
1.小说的主人公“他”利用酒厂的赔款开一个专门收购旧酒瓶的收购站,其目的是(不超过30字)
□□□□□□□□□□□□□□□□□□□□□□□□□□□□□□
2.经过一段时间后,往“他”的收购站送酒瓶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少,最后几乎没有了?(简答,不超过30字)
□□□□□□□□□□□□□□□□□□□□□□□□□□□□□□□
3.小说结尾“他的眼睛里盈满了泪水”,这是什么原因?请选出解释正确的一项( )
A.人们识破了他以赢利为目的的真相。
B.他儿子坐享其成,要做阔少爷,他伤心。
C.人们误解他收旧酒瓶的本意,他痛心。
D.人们理解他收旧酒瓶的举动,他欣慰。
4.概括出本文的主题!(限40字以内)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每小题5分)
采薄台的苇
孙 犁
我到了白洋淀,第一个印象,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的是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1)
我渐渐知道,苇也因为性质的软硬、坚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其中大白皮和大头栽因色白,高大,多用来织小花边的炕席;正草因为有骨性,则多用来铺房、填房碱;白毛子只有漂亮的外形,却只能当柴烧;假皮织篮捉鱼用。
我来得早,淀里的冰凌还没有完全融化。苇子的根还埋在冰冷的泥里,看不见大苇形成的海。我走在淀边上,想像假如是五月,那会是苇的世界,在村里是一垛垛打下来的苇,它们柔顺地在妇女们的手里翻动。远处的炮声还不断传来,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关于苇塘,就不只是一种风景,它充满火药的气息,和无数英雄的血液的记忆。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成为冀中的名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