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七、(60分)
  26.我们有时会看到某些车的后窗贴有“磨合”二字,要告诉别人的是“尚需一段时间让车主和车子之间、车子的各部分之间配合得更协调,请多包涵。”其实,万事万物都有联系,就都存在着磨合问题,请以“磨合”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诗歌除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七、(60分)
26、作文:
环境,有自然的,有社会的;心态,有个人的,也有群体的;环境与心态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请以“环境与心态”为题,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北京市朝阳区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七、(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生之旅,充满无限风光而又密布艰难险阻。也许你已万事俱备,整装待发,启动人生漫漫之旅,但别忘了,背起品位的行囊。
  品位像一位喜欢耳提面名、嘱咐叮咛的慈母,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汲取人生的第一信条——抉择。波兰有句谚语:“有两种生活,要么燃烧,要么腐烂。”关键在于自身的选择。有了品位,才能汲取,精华,剔除糟粕,增值自我,充实人生。
  品位又像一位谆谆告诫、循循善诱的贤父,时刻在身边指导你:生活中要拿得起,放得下,热爱生活,珍惜生活。不获世人之浊秽,不随波逐流。
  请以“品位”为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目标检测
七、(60分)
26.“站着写,坐着改”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写好文章的秘诀。他曾这样回答记者的询问:“站着写,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我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自己的表达,使材料、思想、情感不至于遗忘。”如果说:“站着写”是海明威成功的基础,那么“坐着改”,即静下心来斟酌、推敲则是“站着写”的必要补充,是出好作品的重要保障。由此联想到: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为达到理想的结果,也往往要“改换位置”或“互换位置”。
请以“换位”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除诗歌外,不限文体。

北京市西城区抽样测试
七、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一九八四年,一群俄罗斯专家来华传播“巡迴展览画派”的绘画艺术。我们负责接待的同志热情地用“勤劳、智慧”等词语称赞俄罗斯民族,但俄罗斯专家们却摇着头笑了,并毫不掩饰的说:“俄罗斯民族是智慧的,但它却有些懒惰。”
无论是个人、还是人类,无论是一个集体、还是一个民族,都无法回避认识自己的问题。请以“认识自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成都市第一次诊断性检测题
七、(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分)。
  有—一只乌鸦打算飞往东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双方停在—棵树上休息。鸽子看见乌鸦飞得很辛苦,就关心地问道:“你要飞到哪里去”乌鸦愤愤不平地说:“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个地方的居民都嫌我的叫声不好,所以我要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好心地告诉乌鸦:“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里都不会受到欢迎的。”生活中有许多与这个寓言类似的情形。人们面临许多问题时,都在试图改变。但是,对改变什么以及如何改变又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以“改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字。

山东省济南市高三统一考试
七、(60分)
26.阅读下面一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痕 迹
约翰·罗斯金
把每一个黎明看作生命的开始
把每一个黄昏看作生命的小结
把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
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
和你心灵得到实质的痕迹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和痕迹,只是这脚印和痕迹有的清晰,历经岁月而不蚀;有的模糊,不待日久而消失。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又有些什么感悟呢?请以“痕迹”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

江西省部分重点中学联考语文试题
七、(60分)
2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诗词名句脍炙人口,百读不厌。读名句,可知古鉴今,可畅想未来,可体味情趣哲理,可涵养道德品行;名句,或许能开启你的心扉,或许能激活你的灵感……
请以“读诗词名句随想(三则)”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附录】
⑴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⑶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⑷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
⑸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⑹向使当初身先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白居易)
⑺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李商隐)
⑻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
⑼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
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⑾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⑿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要求:
(1)引发“随想”的名句,可以是【附录】中的,也可采自【附录】之外(包括中外现当代作品)。
(2)每则“随想”引用的名句不限数量;各则“随想”可以有独立的中心意思。
(3)各则之间要空一行。全文(三则)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