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含上课和说课两个课件,共30张。 是一份从说课到备课的很完整的教案,包括一份说课教案和演示、一份课堂教案和演示,并附有音乐和学习卡,曾经获奖,欢迎大家批评指导。
我的家在哪里(教案)
任文萃
目标:体会冰心在文中表现出来的深刻的思想和语言的朴实醇厚风格。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重点:作者描写的梦境与现实生活的对比。
难点:家的更深广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家”给了我们许多的关心和爱护。你喜欢自己的家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讲述自己的家
教师:“家”给了我们述说不尽的感受。可是,我们很少有同学用文字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冰心女士用文字描述了自己的家,她对家的理解是通过90多年的人生阅历得到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的散文《我的家在哪里》,体会一下什么东西是最值得我们用心去珍惜的,是权势、金钱还是友情、爱情与亲情。
二、 作者简介(课前发关于冰心的资料,让学生筛选有效信息,谈一下对作者的认识。教师根据学生交谈的情况,做必要的点拨和补充。)
三、 指导学生品读课文:
要求:
1. 朗读的重点是描述“梦”的段落和点明主题的最后一段
2. 注意重读字音和节奏
3. 朗诵一定要有感情起伏,有抑扬顿挫。
四、 整体感知: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 初步感悟::作者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梦境和梦醒后的感悟)
2. 作者做了怎样一个梦?
(“黄土铺的大街小巷”
人们“都是‘慢条斯理’地相互作揖、请安、问好,一站就站老半天”。)
3. 这是怎样一个生活环境?
(祥和、温馨、闲适、安逸、充满友好与和谐)
4. 深入感悟课文:作者做了怎样一个梦?
一个灵魂深处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向往”和“眷恋”。
5. 为什么一再的强调这个家是“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从来没有想过的”、“我自己不知道的”?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植根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不需要刻意谈起,但却如影跟随)
6. 结尾一段怎么想到与朋友谈话的内容上去了?不要这个谈话内容行不行?
(九十年来所走过的甜、酸、苦、辣的生命道路,让“我“要思索人生最宝贵的东西,而世俗的追求是金钱、地位和权势,这和我的梦发生了很大的矛盾,促使我去思考”灵魂的归宿“这样一个严肃的主题。)
7. 在朗读的基础上,用简短的语言总结作者要表现的主题?
作者通过对梦境和现实的对比,表现出人生最值得珍惜的不是金钱、权势和地位,而是拥有和谐的生
《我的家在哪里?》说课教案
任文萃
教学目标:
阅读与鉴赏: 努力提高对哲理性散文的语言感受力:品味作者充满诗情的警句。在阅读中,体味作者对一个清淡、素雅、平和、充满亲情与温馨家的渴望之情。
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思考和领悟这篇作品含蓄、深刻而深沉的主题思想。
进一步欣赏作者从容不迫、洒脱自如的写作风格,
表达与交流:通过阅读,对学生进行关于家与亲情的情感熏陶。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够联系自己亲身经历,用简练、流畅的语言把这种经历和体验表达出来。
重点: 由作者通过梦境表现出来的对家的理解和梦醒后的对比以及结尾一段中对现实状况的不满,领悟作者在智慧和哲理之中带领我们享受她所彻悟的人生意蕴。对学生进行一次关于亲情、真情与权利、金钱孰轻孰重的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和情感。
难点: 为什么作者一再的强调是“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以此理解更深刻的思想主题。
一、 说教材
这是冰心女士在晚年写的一篇散文。文字简洁,含蓄隽永。包含了作者90多年来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
作者写了一个梦境:“黄土铺的大街小巷”,一个小孩子叫洋车回家,可是怎么也到不了。一路上她看到人们“都是‘慢条斯理’地相互作揖、请安、问好,一站就站老半天”。梦醒后,作者感到有些迷茫,她看到了墙上自己丈夫的照片,但在一时之间竟然不认识了,她又想到了自己的女儿、女婿和外孙,但是这些都让她感到陌生。最后,作者认为:“只有住着我的父母亲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
先说梦。文章从梦境入手,并不是要写一个梦给我们看,而是采取了一种艺术手法,把她对家的理解形象的表现给读者。作者心中的家所在的街道及其普通,但是这里的人多么友善啊;小孩子叫洋车是被“举”上车,而不是自己爬上去的。这里的气氛又是多么融洽啊:“街上许多行人,男女老幼,都是‘慢条斯理’地相互作揖、请安、问好,一站就站老半天”。这就是作者心中的家:祥和、温馨、闲适、安逸、充满友好与和谐。
作者绝对不是随意写下这些文字的,最少,是现实生活在作者心中引起了感慨。所以,我们要说一说现实。从注解(1)中知道,这篇散文写于1993年,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以往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明显的加快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再象以往友好与和谐了。更有一些人开始为了金钱放弃了人格,放弃了道义,做危害他人、危害社会利益的事。,这是作者不愿意看到的,作者表现心中的家,是要表现灵魂应该有怎样一个归宿这样的主题。这一点,我们从课文的最后一段中就可以看出来:就是对权势、金钱的、地位等世人追求的东西的鄙弃。当权、钱左右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开始扭曲人们灵魂的时候,作者却为自己找到了心灵的一方净土——一份平静的心态、一个温暖的家、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一个问心无愧的人生。这,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作者给失落的灵魂指引的归家之途。。
最后,说一说“住着自己的父母和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