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500字。“非文学类作品的鉴赏”教案(高三复习)
课型:高考复习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指导学生对非文学类作品进行分析与鉴赏,提高解题能力;
2、 通过学习非文学作品,增强语用意识,提高语用能力。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谈起……
二、作品分析与鉴赏实例:
《面对面》:王志与杨丽萍对话《云南映象》
设题:
1、 根据文章内容,写一段介绍杨丽萍的文字。
①作答题指导:如何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如何回答此类型题;
②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存在问题;
③整合学生的答案,作答题示范。
2、根据记者采访内容和演出海报,给《云南映象》演出海报写一个广告解说词。
①介绍广告词的写法:实虚结合
②分析文本:“实”从文本来,“虚”根据演出海报特点创作
③作答题示范
3、试分析采访中记者的两三处提问艺术或技巧,谈谈它在加强双方沟通中的作用。
①从生活体验来探寻语言沟通的技巧
②介绍采访的提问技巧
③分析文本,归总王志采访的提问技巧
4、课外思考题:杨丽萍说“舞蹈是一个动态的东西,人在舞就在;人不在,舞就不在”,“《云南映像》也要变,永远根据观众和时代的审美进行调整”。根据采访内容,谈谈你对民族文化保护的认识。
关注社会生活,从文本迁移、拓展。
三、总结:
1、从采访实录例题来归总非文学类作品的设题角度:
①内容方面:
选文:实用阅读、社会热点
设题:介绍或概述信息;观点或信息的迁移
②形式方面:
语言运用的角度:是否得体、符合语言应用的要求
文本结构的角度:选材、剪裁的详略、针对性;符合不同应用文体内在的逻辑脉络
2、答题根本点:
关注生命,关注生活,关注时代。
四、课外练习:
通过比较阅读,掌握不同非文学类文体的特点和分析、鉴赏
甲:我表达我的羞愧——施罗德在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演讲稿)
乙:昨天,全球瞩目奥斯威辛(新闻报道)
1、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写一段文字介绍奥斯威辛集中营。
2、针对同一话题,甲文与乙文在内容上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