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000字。
千锤百炼铸新词

主备人: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 张贵斌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一般意义上的词汇规范化、文艺语语体词汇规范化的性质、原则及二者之间的异同,从而提高遵守现代汉语普通话词汇规范的自觉性。
2、  掌握常见词语(实词、虚词、成语、谚语等)的一般用法,并能依据语境选用恰当的词语。
3、  初步了解正常词语搭配与非正常搭配、搭配不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4、  教学重点及难点:依据语境选用恰当的词语。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编号:
上课时间:

一、导入:
1、修改下列句子,并说明理由。(句子来源与理由见书本P39-40)
(1)“反串”的必须是自己行当以外的角色,“扮演”无这个限制。
(2)影片《泪痕》,歌颂两位县委书记:一位是活着的金县新来的县委书记朱克实,一位死去的是金县原县委书记曹毅。
(3)他们反对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们所打劫的是平民。
(4)弄堂里没有一个人影,也没有灯光。
2、同学交流修改情况。
3、教师小结:上面几段文字虽然语义、语法上并无毛病,但读起来拗口,听起来别扭,原因就在于他们背离了汉语言运用讲求对称、均衡的审美意识。那么,什么是汉语言运用中的“对称、均衡”?汉语言在语音、语汇、语法各个层面上的特点是什么?我们在今天就和大家探讨这些问题。板书:词语选用的审美追求
二、授课
1、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1)汉语言运用在语言形式上表现出来的一种鲜明的审美倾向是什么?
(2)什么是汉语言运用中的“对称、均衡”?
(3)汉语言在语音、语汇、语法各个层面上的特点是什么?
问题1:追求对称与均衡和汉语某些特点之间的关系。
问题2:指汉文化注意和谐、有序,讲究对称与均衡的特征。这种对对称、均衡的特别追求与崇尚表现在美学意向上,特别崇尚对称与均衡之美。这种对对称、均衡的美学意向孕育了汉语言运用上强烈的对称、均衡的审美追求。
问题3:参考答案见书上序号。
2、修改下面两个句子,并结合书本阐述理由,如不修改,也请说明理由:
(1)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国家的兴盛与衰亡,不能不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2)比喻是一种历史悠久,广泛使用的修辞手法。
交流修改情况与理由。(见书本P43)
3、学生总结学习本课之后的收获:

三、课堂练习:《学习与评价》P27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是否有误,如有误,请改正。
(1)不晓得是群众的热情感染了我,或者由于“行道”赋给我的习惯,我渴望大家谈话,许多背熟了的演说辞挤得人喉头发痒。
【析】见《学习与评价》P103答案

(2)后来我调离了这个城市,几年未与这位老友相遇,前不久在一次会议上偶尔碰面,闲谈中扯起了儿女的婚事。
【析】见《学习与评价》P103答案

(3)我们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想一想是不是对于国家有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