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580字。
二十五 有的人
[222000]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 王锦起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活”与“死”的深刻含义,认识“活”与“死”的辩证关系。
(2)把握这首诗运用对比、反复抒发感受的写法。
(3)品味诗歌冷峻、形象、意味深远的哲理语言。
2.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让学生受到感染,渐入佳境,品出诗味。
(2)寻找富含哲理的诗句,积极思维,深入理解,领悟其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吟哦品味富于浓烈感情色彩的词句及对比的手法。
2.难点
对“两种人”人生态度的认识,对人生意义的参悟。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与学互动设计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激情导语:泰戈尔有首诗写道:
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你总是爱把自己藏匿,/我们的爱戴使你发射光辉。
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带给那黑暗的东西。/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可是爱之神发现了你。
请问诗中的“你”有哪些美德?
2.学生讨论明确:诗中的“你”一切为了别人,一切为了人民,从不追求名利,但人民却深深地爱戴他们。
师顺势导入: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有一位泰斗,他的美德犹如宝石熠熠闪光, 活得崇高、伟大;又有一种人,他们是历史舞台的小丑,活得无耻、卑微。今天,让我们走进臧克家的《有的人》,认识这两种人的人生价值与态度。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臧克家
臧克家(1905.10—2004.2),山东诸城人。是我国“五四”运动以来最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一直受到人民的喜爱和欢迎。1937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后出版有诗集《罪恶的黑手》、《从军行》、《泥土的歌》等诗集。2000年1月获首届“中国诗人奖──终生成就奖”。2003年获由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
2.创作背景
1949年全国解放后,藏克家由香港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3.学生自由诵读并思考:这首诗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