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15400字。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综合测试
2006学年下学期六、八、九中期中联考高一语文试题
答案详细解答 拟题:曾良策
第Ⅰ卷(30分)
一、(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迸(bèng)着 颓垣(yuán) 孱(chàn)头 昙(tán)花一现
B.擎(qíng)着 瘦瘠(jǐ) 荒冢(zhǒng) 并行不悖(bèi)
C.媲美 ( pì) 干瘪(biě) 自诩(xǔ) 茕茕孑立(jué)
D.攻讦(jié) 蹩(bié)进 氛围(fēn) 口角是非(jué)
[解析]A项“孱”应为“càn”,B项“瘠”应为“jí”,C项“孑”应为“jié”。
[答案]D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投缳 丫嬛 无上光荣 礼尚往来
B.诛杀 株连 共商国是 文过饰非
C.荟萃 国粹 惨不忍睹 残羹冷灸
D.慷慨 气概 形似骷髅 镂骨铭心
[解析]C项“残羹冷灸”应为“残羹冷炙”。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但是必须注意,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蹴而就。(必修三P67)
B、轰隆的巨响,振聋发聩,游人打着手势在夸张的交谈,却好像失去了声音。(必修三P7)
C、你可以想像到那真是雷霆万钧。船如离弦之箭,稍差毫厘,便会撞得个粉碎。(必修三P8)
D、靴子被退回来,那似乎是不可想象的。是不是他买了那些靴子来作摆设的呢?这好像也不可思议。(必修三P42)
[解析]B项“振聋发聩”,意思是“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这里应为“震耳欲聋” (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A项“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C项“雷霆万钧”,霆:急雷;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D项“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必修三P80)
B、两种不同文化(带着自己的文化传统)由于婚姻、交通、贸易、侵略、扩张等原因相接触而互播时,起先往往互相惊奇、互相观望。 (必修三P67)
C、这儿原先有牛栏、马厩,有牛,有马,有犁,有耙,有谷仓,还有干草垛。(必修三P11)
D、从实验科学的角度——特别是在其发展的现阶段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必修三P71)
[解析]A项“发扬国光”后的句号应在引号外;B项并列谓语之间用逗号,把“互相惊奇、互相观望”之间的顿号改为逗号;D项中“特别是在其发展的现阶段”是对前文的补充说明,应用括号。
[答案] C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一切初听起来过于神奇怪诞,却反映了人民对屈原的无限怀念之情。(必修三P10)
B、一到春天,祖国的土地又苏醒过来,满怀信心的展现出盎然的生机和万卉争荣。(必修三P3)
C、在我国,所有吃人的礼教、东方的智慧等等褒贬不一的议论,也多是围绕传统文化而发的。(必修三P66)
D、在最早的孩提时代曾拨动过他心灵的一个旋律,往往会反复出现在成熟的艺术家作品之中。(必修三P12)
[解析] B项成份残缺,句末加上“的景象”;C项语序不当,“褒贬不一”改为“贬褒不一”,和前文对应;D项搭配不当,“拨动过他心灵”应为“拨动过他心弦”。
[答案] A
6、选出下列对有关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记录春秋历史的编年体史书,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修订的。“左传”的“传”的意思是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必修三P93)
B、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作品有《离骚》、《楚辞》、《九歌》、《九章》、《天问》、《招魂》等。其中《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必修三P54)
C、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中国现代作家,诗人,民主战士。作品有《死水》、《红烛》等。他提倡新格律体诗,倡导“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必修三P18)
D、惠特曼,美国诗人。作品有《草叶集》等。《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是为悼念林肯总统而写的。 (必修三P58)
[解析]B项中《楚辞》战国时期楚国文学总集。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章句。原收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该书以屈原的作品为主,不只是屈原的作品。
[答案] B
二、(12分,每小题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
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悦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于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且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