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12000字。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第五册第一二单元训练与测试(A) 
郑州外国语学校 陈敦贤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时间共150 分钟,分值共150分。
第I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觉解  挑剔  风烛残年  格格不入 
   B.伉俪  暮蔼  老骥伏枥  目不遐接
   C.朝暾  福趾  槁项黄馘    意出尘外
   D.洗练  绵密  妍嗤毕露  宛然可见
2.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句是(  )
   A.唐代的文化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文人的思想也有所发展、开阔;这时传奇小说油然而生,如陈鸿写的《长恨歌传》、白行简写的《李娃传》,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
   B.的确,爱因斯坦一生之所以能朝气蓬勃,光霁日明,都是因为他总是在做一件件合理的事情。
   C.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
   D.后一个“巴山夜雨”,跳到了想像中的未来,夫妻团聚后的彼时彼地。那时节,西窗闪着烛光,他们一起回想如今这个令人情节绵绵的雨夜。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康德不是用话语而是用他一生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用他在哲学这块精神园地上辛勤的耕耘做出了如下的回答。
   B.只要有一天你得到了一件合理的事情去做,从此你的工作和生活都会有点奇异的色彩。
   C.在我们中华民族腾飞于世界而奋力拼搏的时代,不妨赋予“生无所息”这句格言以崭新的含义,写在我们的旗帜上。
   D.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要是那样,就成了“万应锭”了。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般说来,优秀的诗篇总是避开直说。           ,           ,           ,           。
           ,           ,这是诗的一般规律,也是欣赏诗歌所必不可少的一种思想准备,或者叫做训练。
①他们只是含蓄地点拨你
②由于不直说,因而增加了欣赏的困难
③然后给你以天女散花般的想像的自由
④正常的状况,诗人总量不直接向读者进行灌输
⑤不是说明着什么,而是隐喻着什么
⑥言在此而意在彼
A.①③⑥②④⑤                        B.②④①③⑥⑤
C.⑤⑥①③④②                        D.④⑥①③⑤②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要是那样,就成了“万应锭”了。而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无论谢庄、陆厥、柳恽、王褒、沈佺期、杜甫、黄庭坚,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这就不是偶然的了。例如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前者正要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