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80字。
中考说明文专项复习
一、对说明文的语言的考查
1、说明文的分类:(1)从说明对象角度,可分为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
(2)从语言角度,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
2、说明文的语言:准确和生动
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等词。
形容词、动词、描写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3、考查方式:
(1)加点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题规范:不能删去,因为“**(加点字)”表示……,去掉后就变成了……,不符合实际情况,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2)分析加点词的好处或表达效果。
4、练习
(1)何时能飞出太阳系,取决于我们地球人类的智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努力吧,也许在几十年、上百年后,人类向往星际航行的梦想就会成为现实。
"也许在几十年、上百年后"为什么不能删去?
答:"也许"表推测、估计,删去后语意变得比较肯定,而人们对几十年、上百年后的情况,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
(2)美国细胞学家海弗利克发现,人体细胞从第1次分裂开始算起,毕生只能分裂50次左右,此后便衰老死亡。为什么癌细胞与生殖细胞可无止境地分裂下去?海弗利克认为,这是因为正常体细胞之间紧密联结,闭关自守,缺乏遗传信息的交换,而癌细胞恰恰相反,它能与病毒或其他生命物质发生信息交换,从而使自身生命不息。这也许是永生的奥秘吧。
未尾一句为什么要“也许"一词?
答:因为作者认为海弗利克的研究结果是否真正揭示了永生的奥秘,还不十分肯定。
(3)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出生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创建基业的地方)之一。
"相传"和"之一"为什么不能省略?请分别说明。
答:因为"相传"表示所述的内容来源于传说,不是确实有据的;"之一"则表示还有别的发祥地,黄河流域不是唯一的。
(4)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
“仅”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用上‘‘仅”可以突出地说明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程度,去掉则无此效果,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5)就拿耕地来说,耕地上生产的粮食是人类食品的主要来源,然而人类所拥有的耕地现状却不容乐观。地球表面的陆地大约只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30%,而耕地只占陆地总面积的11%左右,并且可供开垦而尚未开垦的耕地已不多。
加点词"大约"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不能删去。因为"大约"表明陆地面积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30%,是一个约数;删去"大约",则说得太绝对,与事实不符,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黄河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也成了附近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放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