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题,约21000字。第三专题《文明的对话》
学习指引
本专题由“审视传统”、“认识与沟通”、“拿来与接纳”三个板块组成,旨在让学生承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异质文明,开展文明对话,推动多种文化之间的传播与交流。通过“审视传统”,庞朴阐释了传统的内涵与本质,分析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区别与联系,指出对待传统的正确态度,揭示文明对话的作用;中西文化的“认识与沟通”,不仅证明了东西方文化各自的优缺点,也说明了东方科学的地位与其促进世界文明发展的作用;“拿来与接纳”则着重谈文明对话中必备的自主意识,懂得怎样选择外来文化,认识中华文明中固有的阻碍前进的成分。
本专题的主要学习方式为问题探讨,学习时先简要记录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便于与学习本单元后进行比较;然后从文本出发,体会文章要点,全面领会文章的精神;在此基础上,再联系实际,结合自己的阅读与生活经验,深入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学习材料都是议论文,重在领会文章的核心理念,体味逻辑的力量,关注论证的技巧。
审视传统
学习目标
1. 研读文章,把握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2.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兴利除弊,在国际化大潮中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3. 思考不同的文化(文明)间的各种冲突,构建“和谐”世界观。
随堂练习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媲美( ) 钳制( ) 蜕除( ) 稽查( ) 嗜好( )
攻讦( ) 昙花一现( ) 褒贬不一( ) 威慑 ( ) 笃学( )
亵渎( ) 穷兵黩武( ) 初生牛犊( ) 一蹴而就( )
2. 下列语句中,有错别字的请加以改正
① 既使有时这个民族的某些成员会酿出某种独特的心理,也往往由于禁忌、孤立等社会力量的威摄,不是消声匿迹,便是陷于孤芳自赏。
② 每逢过节,他就会给好朋友寄出一张张名信片。
③ 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甚至也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退除的角质表皮。
3. 指出下列句子中使用错误的成语,并加以改正
① 老校长拍着我们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一定要努力学习啊。”
② 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黄发垂髫的孩童,都被这盛大的场面深深的吸引住了。
③ 中国足球甲级联赛第二轮,上海队前锋在乱战中一蹴而就,最终以1比0小胜对手。
4.改正下列病句
①以1994年创办的“焦点访谈”、“新闻纵横”为代表,广播电视的舆论监督不仅成为我国扩大民主的一个标志,而且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闻改革的一大突破。 ②“生存美学”的发展彻底改变了实践美学一枝独秀的格局,形成了多元并存、相互促进,为美学走向更高层次的综合创新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③生活方式,是人类行为活动的空间展现,包含人的学习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闲暇生活、社会交往等内容。从生活方式上,大体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位。
5.根据课文内容,给下面两个词语下定义
①传统文化: ②文化传统: 6.下面句子中的两个加点词能否互换,请说明理由。
如果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每一天都在从头开始去练习生存本领,那情景是不堪设想的。因此,称传统文化为祖宗的丰富遗产,说文化传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不为过分的。
7. 在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空格上
(广狭 大小 深浅 久暂 重振雄风 抱残守缺 )
传统文化的各个成分,有的播迁他邦, ;也有的 ,化为明日黄花。但是,不管它们内容的 ,作用的 ,时间的 ,空间的 ,只要它们存在过,它们便都是传统文化。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一)
一般说来,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它 着人们的思维方法, 着人们的行为习俗, 着人们的情感抒发, 着人们的审美趣味, 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个人的意志自由,在这里没有多少绝对意义,正象肉体超不出皮肤一样,个人意志超不出文化传统之外。但也正因如此,文化传统便成了一种无声的指令,凝聚的力量,集团的象征。没有文化传统,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民族如何能存在,一个社会如何能稳定,一个国家如何能巩固。
当然这并非说文化传统是不变的。因为时间在前进,生活在交替,经验在累积,知识在更新,传统中某些成份会变得无所可用而逐渐淡化以至衰亡;生活中某些新的因素会慢慢积淀、并经过筛选整合而成为传统的新成份。但是必须注意,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发生一蹴而就的奇迹;即使在社会急剧变幻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当然这也并非说文化传统不会接受外部世界的影响,以变化自己的内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只要存在,便可能有接触;只要有接触,便有交流;只要有交流,便有变化。但是,从接触到交流到变化,中间有着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大体说来,两种不同文化(带着自己的文化传统)由于婚姻、交通、贸易、扩张、侵略等原因而接触而互播时,起先往往互相惊奇,彼此观望;尔后则互相攻讦,彼此拒斥;最后乃互相学习,彼此交流。而学习所取、交流所得,仍待经过自己文化传统这个“有机体”的咀嚼、消化和吸收,或者叫做整合,才会加入为传统的一个新成份,带来传统的变化。这时候,反观其与原型的同异,虽未必面目全非,常难免橘枳之感。这是历史和现实所反复证明了的。
8.从下面所给的词语中选出恰当一个,分别填入第一段横线处。
①控制 ②制约 ③规定 ④支配 ⑤悬置 ⑥左右
答:
9. 第二段说“文化传统”是在变化着的,请概括它的变化。(每条不超过20个字)。
答:
10.文化传统接受外部世界的影响的途径是 (二)
既是财富,又是包袱。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这两重属性,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千里,是一大学问,是一种艺术,是人类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的重要表现和广阔场所。
能理解这一点和做到这一点,看来并非易事。我们容易看到的,常常是与之相左的情况。比如说,一种人以为传统象服装,并认为服装以入时为美,而去追求时髦,日日新,又日新。这时,具有惰性的传统,只会被斥为阻碍趋时的包袱。另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文物,文物唯古是尚,应该保护其斑驳陆离,切忌来刮垢磨光。这时,传统所不幸具有的惰性,倒又成了他们心目中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