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40字。
高考作文写作友情提醒十六条
1.审题一定要把握住话题解析的导向性,揣摩命题者想让你表达什么样的观点。
因为虽说符合话题即可,但事实上每个命题者都会将自己的价值倾向暴露在对话题的解析中,近四年的高考作文都是如此,所以考生无十足把握,绝不可轻易地反弹琵琶,最好是顺着命题者的思维走。
2.拟题既不能“原地踏步”(即不变一字,就用话题作为文章的标题),也不能与话题风马牛不相及。
最好是出其不意又在情理之中,高考作文的阅卷时间较短,因而就要求考生所拟的标题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即要让阅卷老师一望文章的标题就看出和话题有关并能据此大概猜出你作文的内容。反之,如果阅卷老师一望你的标题便感觉与试卷上的话题风马牛不相及,那就坏了,就说明这是一个极差的题目。另外有些考生先写正文再拟标题,文章写好后也许是没有时间写标题,也许是忘了补写标题。虽然评分规定无标题扣2分,但实际结果却远非2分。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几篇写得较好的作文,按保留标题和隐去标题两种类型请两组老师分别了以阅卷,其分数差别一般都在8分以上,这是因为阅卷教师对无标题作文产生了一种心理距离,不知不觉便降低了分数等级。
3.不能在文章开头一字不漏地抄录试卷上用于引出话题的材料,不能把开头一二小节写得平平淡淡。
如果说标题是“眼睛”,那么开头就是“一张脸”,阅卷老师对此甚为关注,通常都会认真阅读。一般说来,改作文时,开头一二小节读过去后,对于这篇作文的基本的印象分就已经出来了。既然如此,考生无论如何都得在开头下一番大功夫,要“一亮相”便获“满堂彩”。或用名言警句,或用排比,或设置悬念,以此来打造一个精美的“凤头”。而如果考生开头就引述一二百字的话题材料,可能会给阅卷老师留下一个无所作为的差印象。
4.亮观点不能“犹抱琵琶半遮面”,最好不搞“图穷匕现”。
开篇后尽早表达你对话题的认识(旗帜鲜明,快人快语,击中要害,干脆利落),是取悦于阅卷老师的一个小细节,千万不可忽略。别让他费劲去找你的观点,除非你的故事很有吸引力。
5.编故事既不能简单地模仿原话题材料的情节,也不能与原话题材料失去内在的联系。
有些同学作文时图省事,不动脑筋,只是简单地模仿话题材料的故事情节再编一个类似的故事。这要不得,这相当于对话题材料扩写,不能体现自己对话题的深刻认识,分数肯定不会高。
6.选材不能低幼化。
高三学生了,选材不能再像小学生一样,写“扶老奶奶过马路,同学间为了一块橡皮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