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与成语:俗语是指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大多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如“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俗语也叫俗话。熟语是固定的词组,只能整个应用,不能随意变动其中成分,并且往往不能按照一般的构词法来分析,如“慢条斯理”、“乱七八糟”、“八九不离十”。它包括了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等。从三个词的定义来看,俗语与熟语所指是一样的,它的范围大于成语。今年(2004年)的高考说明将“正确运用成语”改为“正确运用熟语(俗语)”显然是将考试范围扩大了的。那么今年就不限于只考成语了,也许在这个题中还会出现惯用语、谚语等形式的。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不是四字的俗语以供参阅,并想想我们平时是怎样用它的。
三字俗语
马后炮:喻事后才采取措施,但已无济于事的人。
门外汉:外行。
迷魂汤:喻迷惑人语言或行为。
三个字的常常是惯用语,如:开倒车、耍花招、走过场、钻空子、吹牛皮、碰钉子。
五字俗语
八字没一撇: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板板六十四:宋朝造铜钱,每板六十四文,不得增减。比喻做事刻板,不知变通。
病急乱投医:病情危急不审医术善否即求诊治,亦以喻事势危急,盲目求援。
不打不相识:是说通过交手,相互了解,能更好地结交相处。
防患于未然:在祸患发生前就加以防范。
赶鸭子上架:喻勉强别人做力所不及的事。
贵人多忘事:讽显贵者不念旧交,亦嘲人健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