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00字。作文的立意与构思
王吾堂
高考作文一般是不限文体的,尤其是话题作文,给擅长各种文体的考生提供了发挥个性特长的广阔空间。但是,考生所选的文体,基本上有两大类,一种是记叙类,一种是议论类。即使是散文或杂文,也分为记叙类散文或杂文和议论类散文或杂文。因此,为了便于论述,本文就按照两大类文体来分别谈一谈考场作文的构思与立意。
一.记叙类作文的立意构思
立意构思有三种情况:A.先想好主题,再去想材料;B.先确定写什么材料,再去挖掘他的意义——即提炼主题;C.主题和材料同时在脑子里闪现。可见,记叙文的构思有一个特点,在立意是往往连带着选材,在选材时自然应考虑立意。具体方法如下:
1.由表及里,开掘深意。
这就是透过一件事的意义开掘其深层意蕴。如鲁迅的《风筝》忆自己少年时代对弟弟放风筝的粗暴干涉行为。表层意蕴是:“自己的行为是对儿童自由精神的虐杀”。因为“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
鲁迅接着写自己想找机会补过,希求弟弟宽恕自己。可是,当他有一回向弟弟“叙述到这一节,说自己少年时期糊涂”时,弟弟却惊异地说:“什么也记不得了”。
对于这一段兄弟之间地平常事,似乎没有什么深意,而鲁迅却由“受虐者这种忘却地麻木”,感到心情非常沉重和悲哀“,陷入深深地思考,思考地结果就是:这不单单是兄弟间的宽恕,而是受虐者对自己正当权利粗暴干涉的逆来顺受,它将造就麻木÷沉默和甘心受虐的民族心态。这便是《风筝》最后确定的主题。
2.由此及彼,转换角度。
所谓转换角度,就是从新的方位审视思考所写的事物,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英国哲学家休谟说:“一切优雅的文章不是别的,只是各种角度,各种方位下所见的人生图画”。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立意就是基于视角的转换。他在文章里简述了作记缘由后,仅用二十多字勾画了岳阳楼的景观——“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之后,用“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刹住。意思是,正因为“前人之述备矣”,自己要别出机杼,另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