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980字。
★★★ 《孔乙己》 ★★★
【课文解析】
●作品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鲜明的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通过肖像描写揭示主人公的不幸遭遇:身材很高大的孔乙己,"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活画出一个穷困潦倒、时常遭受欺凌的老年书生的形象。
●通过服饰描写揭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说明孔乙己是一个不肯脱下长衫、唯恐失去读书人身份的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他又穷又懒,又很爱面子。通过这件破脏的长衫,就把孔乙己的社会经济地位、生活状况、思想性格十分深刻的揭示了出来。
●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孔乙己满口"之乎者也",表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他性格的迂腐可笑。别人责问、奚落他时,也常用四书、五经中的话来替自己辩解,连对孩子也说"多乎哉?不多也。"这类话。他把偷书说成"窃书不能算偷"。这些性格化的语言生动的表现了人物的个性。
●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揭示主人公的思想性格。像孔乙己在酒店受顾客取笑戏弄时神态、动作的变化,表现了他读书、应考、追求功名的思想;写教"我"识字和给孩子吃茵香豆时的动作、神态,刻画了他善良的品性。
●写孔乙己被打断了腿,"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令人惨不忍睹。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不仅毒害了他的灵魂,而且摧残了他的肉体。然而,他仍麻木不仁,至死也未醒悟。这是他最可悲的性格。
●作品语言精练、深刻、生动传神。
(1)"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里",这文中的一个"踱"字,活现出阔绰的长衫主顾的身份地位和养尊处优、悠闲自得的神态。
(2)"排出九文大钱",这个"排"字,生动地表现了穷困的孔乙己数钱时缓慢的动作姿态和显示他在酒店的特殊身份的心情,写出了孔乙己的虚荣和穷酸气,同时,也表现了他从不拖欠酒钱的好品格。
后文"摸出四文"中的"摸"字?则形象的表明孔乙己境况的悲惨,写活了孔乙己的穷困潦倒,由"排"到"摸"写出孔乙己命运的重大变化。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这段话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想做清白的人又做不成,遭受众人一次比一次尖刻的取笑,处境十分难堪的孔乙己,深感气恼和羞耻,想再作一次争辩又有些慌乱心虚时的神态。
(4)"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这里的一个"慌"一个"罩",传神地写出了孔乙己生怕孩子再向他要所剩无几的首香豆时的慌张情态和动作,形象逼真地表现了这个善良、贫寒、迂腐的老年读书人的性格。
(5)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中的"大约"和"的确"是否矛盾?)"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再也没有见到他,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对"我"猜测的肯定。
●小说的线索:小说以"我"(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作为线索,选取了孔乙己一生中几个分散的,然而又是典型的生活片段构成小说情节。
●小说多次写到旁人的说笑、哄笑,其作用是什么?
酒店中的人们也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麻木不仁,自私冷漠,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一样受着统治阶级的奴役,所以他们对孔乙己这样一个科举的不幸失败者不但没有同情和帮助,反而只有无情的嘲弄,以求得他们劳累而苦闷的劳动生活中片刻的快乐。这种麻木的笑使孔乙己的悲剧更添悲凉之感,它表明,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这样,就更加深了小说反封建的意义。
●《孔乙己》与《范进中举》比较?
(1)主题思想的共同之处:两篇课文通过孔乙己、范进这两个"生活"于不同时代的知识分子形象,表现了同样的思想内容:一是反映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二是揭示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与腐朽。
(2)孔乙己与范进这两个人物的异同:相同的是两人都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同处于穷困潦倒的地位。不同之处有:①两人的命运和结局不一样,孔乙己直到临死"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范进却叩开了功名富贵的大门。②两人性格不完全相同:孔乙己麻木不仁、迂腐不堪、自命清高、好喝懒做,却又诚恳善良;而范进则显得懦弱无能而又圆滑世故。范进这个人物,完全可以用"丑"来标签,而孔乙己的身上则透露出几缕"悲"。
(3)表现手法和刻画人物的方法比较:两篇小说都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表现主旨;都具有讽刺性,矛头直指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以及整个病态社会,不同的是:吴敬梓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进行讽刺,而鲁迅先生则用白描手法来揭示社会病态。《孔乙己》侧重写人物的肖像、神态与动作,也有少量的人物语言描写;《范进中举》主要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刻画人物性格,辅以动作、神态描写。
(4)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比较:两位作者都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都揭示并嘲讽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鲁迅对孔乙己这个人物是既批判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