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00字。本文件有《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的教学设计、配套课件及相关作业
苏教版高一年级《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语文必修四)的教学设计
浙江省富阳市场口中学 肖 钢
【设计思想】
1、 指导思想:语言技能的获得应从语言现场的实践中得来,而语言实践得按一定的规范、有目的地进行,且受一定的语言榜样引导。
2、 理论依据: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 设计特色:环环相扣,由浅入深,逐步推进。
【教材分析】
苏教版中这篇课文是“走进语言现场”模块中“交锋板块”的重要内容。编者旨在让教师用这个语言材料引导学生感受这种语言形式,明确口语较高层面(辩论)的要求。编者为教师提供了两种活动方案,希望教师创建一定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明确要求,增强体验,提高能力。关于辩论,初中语文中语教学中也有涉及,只是初中的要求跟高中不一样:初中侧重言语规范,高中更侧重言语风度和风格,更侧重于言语的素养。
【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阅读或表达时,注重表层的认识体验,忽视或轻视深层的理性思考。因此他们在读这篇文章时往往会因为难以捕捉阅读的情趣而感受不到作者言语背后那一份对城墙的独特情感,更体验不出作者温和言辞背后学养、智慧和情怀。于是,很可能出现:读了大半天,文章的结构还弄不明白。因此,设计几个问题,恰到好处地突出四次言语交锋的场景,让学生短时间内感受这种言语氛围,就成为深入学习的前提。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结构,回顾辩论过程。
2、感受作者在辩驳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优秀素养。
3、培育听、说、辩的意识,训练听、辩、说的能力。
【教学设想】
(1)、大致梳理文章结构,回顾辩论的斗争过程,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在辩驳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优秀素养,让学生明白辩论的基本要求。
(2)、通过课堂模拟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就学习生活联系紧密的命题进行初步的辩论,再将学生不成熟的辩论与大学生训练有成的辩论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到差距,从而增强辩论的意识,明确奋斗的方向。
【重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