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8700字。单元检测(一)
一、基础知识(23分,1-6题,每小题3分,第7小题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倩影(qiàn)  袅娜(nuó)  畸形(qī)  脉脉含情(mò)
B.纤细(qiān)  吞噬(shì)  凋谢(diāo)  未雨绸缪(móu)
C.数落(shǔ)  惬意(qiè)  翱翔(áo)  不屑一顾(xiāo)
D.裙裾(jū)  嗔怒(chēn)  蜷缩(quán)  刚愎自用(bì)
1.答案:D
  解析:A项“畸”应读“jī”。B项“纤”应读“xiān”。C项“屑”应读“xi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斑驳  气慨  姿态  没精打采
B.弥望  嬉游  和谐  急不暇择
C.弘扬  点缀  涸辙  以逸代劳
D.警戒  分辨  燥动  恍然大悟
2.答案:B
解析:A项“慨”应为“概”。C项“代”应为“待”。D项“燥”应为“躁”。
3.给下列句子选出正确的一组词语()
⑴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   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   起在荷塘里。
⑵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  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   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A.⑴泻  浮  ⑵漏  静
B.⑴淌  升  ⑵洒  独
C.⑴泻  升  ⑵漏  独
D.⑴照  浮  ⑵洒  静
3.答案:A
解析:“泻”比“淌”更有动感和美感。“浮”比“升”更能表现出“青雾”轻而薄的特点。“漏”写出了“日光”的稀少。“静”写出了北国之秋“静”的特点。
4、(2007高三四校联考语文试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TCL集团总结了自身在通信设备市场的得失,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捡了通信终端产品这个芝麻,而丢掉了通信系统产品这个西瓜。
B、湖北省黄金寺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
C、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D、关于电信局收费不合理的问题,沈洪嘉教授多次写信给有关领导,但是大音希声,至今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
4.答案:A
解析:A项“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比喻抓住了次要的东西而放弃了主要的东西。B项“叹为观止”,赞美所看到的事物美好到了极点,是一个褒义词,此处误用为贬义。C项“危言危行”指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D项“大音希声” 语出《老子》,意思是,最大的声音我们往往听不见,这里应用“杳无音信”。
5.(2006—2007学年度上学期辽宁省重点中学五校联合期末考试高三年级语文试题,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这位人大代表说,乱收费之所以屡禁不止,是因为有关领导在看问题的方法上是错误的。
B.刘翔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并夺得冠军,的确是一件值得可喜可贺的事情。
C.2005年叶成丰被光荣的抽调前往参加印度洋海啸受害地区受灾情况的新闻报道工作。
D.最新的研究表明,吃巧克力尤其是黑巧克力有利于保护心脏,因为巧克力中含有一种叫做“多酚”的物质,它能保护细胞,使其免受损伤。
5.答案:D
解析:A项去掉“在” “上”,才合乎语境。B项 “值得”与“可”重复。C项语序不当,把“参加”调到“受灾”前。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无论对于奥运史还是建筑史,2006年9月17日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举世瞩目的国家体育场“鸟巢”今天上午完成了它工程建设中最富有悬念的一道程序——钢结构卸载。          ,            。           :                ?             。再过两年,奥运会的开幕式将在这里举办,大约50多块奥运金牌将在这个伟大的建筑中诞生。
   ①中国人能不能把“鸟巢”建起来
   ②一个建筑史上的世界之最,由此诞生
   ③这就意味着,“鸟巢”重达42000吨的钢铁枝蔓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支撑起来
   ④而今天的顺利卸载意味着“鸟巢”建设成功了
   ⑤几年前曾经有这样一种质疑的声音
   A.⑤①④③② B.③②⑤①④ 
   C.②③⑤①④ D.⑤①④②③ 
6.答案:B
 解析:注意横线处所使用的标点符号。
7.填空。(5分,每空1分)
(1)朱自清,主要散文作品有《毁灭》、《背影》、《荷塘月色》、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他曾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家写实主义的文学社团“      ”的成员。
(2)《西洲曲》是      中的诗,《荷塘月色》引用的有关文句是:“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         。”
7.答案:(1)《春》或《匆匆》 文学研究会 (2)南朝乐府 低头弄莲子 莲子清如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