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440字。
《庄子》精选
一、言理篇
辩 证
将为 胠(读区)箧(读妾)探囊发匮(读贵)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读腾),固扃(读炯阴平)鐍(读决),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庄子•胠箧》)
原文大意:为了防备撬条子箱子、掏口袋、开柜子的盗贼,就必定要捆紧绳索,锁好锁坏,这是世俗所说的聪明。然而大的盗贼到来,就会背着柜子、提着箱子、担着口袋而去,只怕捆得不结实锁得不牢。那么以前的聪明不就是为大盗积蓄财物吗?
点评:捆紧锁牢是好事,却方便了盗贼。我们看问题、处理问题,一定在全面考虑,才能防备不测。
事 理
夫传两喜、两怒之言,天下之难者也。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凡溢之类妄,妄则其信之也莫,莫则传言者殃。故法言曰:“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庄子·人间世》)
原文大意: 传达使对立的双方都喜欢或恼怒的话语,是天下最困难的事情。要使双方高兴一定会有许多夸大了好处的话语,使双方发怒一定会有许多夸大了坏处的话语。凡是夸大都类似虚妄,虚妄就会没人相信,没有人相信就会给传达话语的人带来灾殃。所以古语说:“要传达真实的情况,不要传达夸大的话语,这样才差不多能保全自己。”
点评:庄子说这番话的目的在于保全自己,但对我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诸方面的问题,还是有启发的: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事。
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适者犹可致也,惑者少也;二人惑则劳而不至,惑者胜也。(《庄子·天地》)
原文大意: 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个人糊涂不辩方向,所要去的地方犹且能够达到,这是因为糊涂不辩方向的人少;两个人糊涂不辩方向就会劳而不功难于到达,这是因为糊涂不辩方向听人比明白人更多。
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深其耕而熟耬之,其禾繁以滋。(《庄子·则阳》)
[原文大意] 马马虎虎地耕种,秋天就会在收获时得到不好的回报;粗心大意地锄草,秋天收获时也会得到同样的回报……深耕细锄,庄稼就会长得繁荣茂盛。
明 察
汝不知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积伐而美者以犯之,几矣!(《庄子·人间世》)
[原文大意] 你不知道那个螳螂吗?它奋力举举臂想要阻挡滚动的车轮,这是它缺乏自知之明,不知道自己根本做不到,反而自恃臂胀力大而自我夸耀。一定要引以为戒,警惕不要发生这样的事。夸耀自己的长处去冒犯别人,就和这个螳螂的所作所为接近了。
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庄子·天地》)
[原文大意] 知道自己是愚蠢的人,不是最愚蠢的;知道自己是困惑糊涂的人,不是最糊涂的。最困惑糊涂的人,终生也不会觉悟;最愚蠢的人,终生冥顽不通。
谋 略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读户)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读消)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读剖上声)之。”庄子曰:“夫予固拙于用大矣!” (《庄子·逍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