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350字。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2.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3.认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树立学无止境,开卷有益的终身学习观点。
【教学重难点】
1.文言词义理解。
2.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3.联系生活,真正领悟到读书学习对于一个人才能的发展和完善的重要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课前活动
引导学生以亡羊补牢、知识改变命运等角度为话题演讲。
二、导入新课
任选下面方法导入。
A.你知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个成语出自谁的口吗?你可知道他曾经因为学识浅薄被称为吴下阿蒙吗?是谁让他变成一位博学多识的人呢?
B.三国时期吴国有位杰出的将领,名叫吕蒙。他曾厌倦学习,但在孙权的劝说下,广泛涉猎史籍兵书,后来,帮助周瑜大败曹军于赤壁,还领兵打败关羽,占领荆州。你想知道他的读书经历吗?
C.在《伤仲永》这篇文章中,方仲永这位神童因为没有接受教育,而泯然众人;我们知道牛顿、爱因斯坦少年时代也因为鲁笨甚至被勒令退学。丑小鸭能否变成白天鹅? “勤奋出天才”有没有道理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因为读书,达到了让人刮目相待的地步,你想知道这个故事吗?
D.“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E.以关羽导入,引出吕蒙。
多媒体展示关羽图片,以“败走麦城”的故事,引出吕蒙。
F.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正音。
卿 邪 孰 遂
2.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3)指名朗读课文。
学生从字音、节奏、语气等角度订正、评价。
四、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