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共10张,教案约2480字。
董晓晔教案
如何在记叙中抒情
训练目标:在记叙中恰当运用抒情手法
教学课时:2课时
一、导入:知识解读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描景、状物为主要职能的文体,它通过对人物、事件的情态变化和发展的叙述来表现作者对某种生活的理解和评价,其主要表现手法是记叙和描写,往往综合运用说明、议论和抒情。
文章是要表情达意的,字里行间总得包含着作者的主观爱憎。而文章的教育意义固然取决于生活本身所固有的意义,但更取决于作者在反映事物的过程中所抒发的感情和对事物所作的评价。这种在记叙描写的过程中渗透作者的褒贬感受就是抒情。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对所记叙的人和事抒发感情。这种感情,有时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有时在叙述和描写基础上直接抒发。
抒情的具体方式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所谓直接抒情是指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便直截了当地把内心强烈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这又叫做“直抒胸臆”。它表现在记叙文中有时是一个语段,有时是单独存在的自然段。
二、寓情于事
文贵有情。好的文章往往是以情感人的。那么,怎样才能很好地抒写出文中的感情呢? 有些文章是作者通过记叙事件经过抒发感情的,作者通过发掘平凡事件的内蕴,写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以此来打动读者。我们来看下面这篇例文:
心中的歌
记忆中,母亲有一头黑油油的长发,母亲很喜欢它,常精心地将它编成一条粗粗的麻花辫,一晃一晃的,似母亲一样活泼,一样年轻。
那时,我家很穷,父母日夜操劳,也仅够糊口而已。我天天穿着满是补丁的衣裤提着个“小布袋书包”上学。人们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穷让我过早地知道体贴父母。我从不向家里提什么要求,即使我的“小布袋书包”总让有钱人家的孩子笑话。虽然,我当时极其渴望能得到一个像样的书包,但从没敢奢望真正的拥有。
上学的路旁有个商店,挂有各式各样的书包,其中有个草绿色的我特别喜欢。每次经过那里,我总会不由自主地瞟上几眼,然后,带着淡淡的惆怅匆匆走过。
终于有一天,我的“小布袋书包”受嘲笑的事让母亲知道了。那天夜里,我第一次听到母亲低低的啜泣声。
第二天放学回家经过那个商店时,我又习惯地瞧瞧那个书包。咦,怎么回事?它不见了?!肯定被别人买去了,多漂亮的一个书包……想到再也看不见它了,心里竟空虚起来,一种强烈的失落感蔓延向心灵深处……
回到家里,母亲看见我好像分外高兴,还没等我放下“小布袋书包”就含笑说:“华仔,来,娘给你样东西。”啊,书包!是那个草绿色的书包?!原来,买走它的是母亲!我捧着那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