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5道题,约6090个字。
初三语文模拟试卷 2007、5、10
吕城初级中学 庄萍
温馨提示:考试时间150分钟,全卷满分120分,共三大题25小题。认真看题,仔细答题,相信你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因为博爱,孤言寡谈的自卑者走出了阴( )mái;因为博爱,偏( )pì保守的小国家停止了孤点;因为博爱,距离遥远的星系穿越了多少个光年,传递着互相珍重的信息;因为博爱,幽蓝深()suì的宇宙,等待了多少个亿年,打破了一片混( )dùn的沉寂……
2、默写(8分)
(1)剪不断, , 。 。
(2) ,春风不度玉门关。
(3)今夜月明人尽望, 。
(4)李白《行路难》中充满对未来的憧憬,鼓舞人心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着深刻哲理的两句诗是: , (6)王安石《登飞来峰》中饱含哲理的诗句是: , 。
(7)请写出古代诗歌中表现关心民生疾苦之情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 。
(8)欧阳修笔下的“ , ,”写出了琅琊山夏秋山林的秀美和壮美。
3、仿照下面一句话的句式,仍以“人生”开头,仿写两句话,组成一个排比句。(2)
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
;
。
4、语文课开展“走近名著”活动,请接着甲同学的发言,也讲述一个你熟悉的名著中的故事。(要求:说出书名、人名和有关故事情节,在叙述中至少运用一个成语或名言、警句、格言。)(3分)
同学甲:《水浒传》中,嫉恶如仇的鲁提辖听了金氏父女的哭诉,毅然出手,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解救了金氏父女。他真不愧是一位见义勇为的英雄。
你的讲述:
5、用所给的修改符号(不必全使用),对下面的这段文字进行修改(不得超过5处),使文句表达得更加准确流畅。(4分)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调位号:
人人都知道:迷人的彩虹出自大雨的洗礼,丰硕的果实来自辛勤的耕耘。朋友,今天我们正处在优胜劣汰新陈代谢竞争激烈的时代,前有师长掌航,后有父母加油,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必需像海绵吸水一样,在学习上永不知足。惟有此,才能面对挑战。我们怎能被一些挫折和失败所吓倒呢?让我们好好地把握住青春,学那穿云破雾的海燕去搏击八方的风雨;学那去经霜傲雪高大挺拔的青松。只有如此,才能在你的青春史上写下无怨无悔的一页。
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龙,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兴云降雨。(《辞海》)
材料二:在上古的诗歌集《诗经》中,就已有关于龙的描述:“龙旗十乘”、“龙旗阳阳”,展示了在盛大的祭祀活动中,绘有龙纹的旗帜迎风猎猎的神圣庄严场面。在中国古代的小说中,龙也是个重要角色。较早的有《搜神记》、《续玄怪录》、《宣室志》等,最精彩的,是李朝威所著的《柳毅传书》。
材料三:古代皇帝自称“真龙天子”,金碧辉煌的宫殿里描绘着龙,雕刻着龙,简直是“龙的世界”;人们生活中以龙为图案的服饰、器物、玩具随处可见,甚至谈话之间也离不开龙,如“龙凤呈祥”、“藏龙卧虎”,等等;以龙为名的民俗比比皆是,如龙舟、龙灯、龙笛等等;以龙为名的建筑、地名不胜枚举,如龙门、龙壁、龙亭等等。
材料四:龙有着极高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华民族、中国文化的象征。“龙的传人”这个称谓,将每一个炎黄子孙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①、探究上述四则材料,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你对“龙”的认识。(至少三点)(3分)
答:
②、相关链接:最近有关媒体报道,有专家正在重新建构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的品牌,龙可能不再是中国形象标志,原因是“龙”在西方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会让外国人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片面、武断的联想。
互联网上展开了“你认为是否有必要更换中国的形象标志——龙”的调查和讨论。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请谈谈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2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