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830个字。
2007年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题号一(28分)二(42分)三(50分)附加题(10分)总分
得分
说明:1.全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3.答卷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学校按要求填写在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
      4.答题可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按各题要求答在试卷上,但不能用铅笔或红笔。
第一部分  基  础(28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子曰:“□□□□□,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语·述而》)(1分)
(2)关关雎鸠,□□□□。□□□□,君子好逑。(《诗经·关雎》)(2分)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分)
(4)新时代的中学生应志存高远,在成功与挫折面前努力保持一种“□□□□,□□
□□”的良好心态。(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原句回答)(2分)
(5)把李煜的《相见欢》默写完整。(4分)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2、指出下面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两项。 (    )(    )(4分)
A、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理屈词穷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塞下秋来风景异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路不拾遗
D、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贪得无厌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3—5题。(7分)
雕琢自己,使生命更富有意义;雕琢自己,使人生更灿烂辉煌。青松雕琢自己,从而坚
韧不拔、百折不饶,扎根岩石与青天白云游戏;小草雕琢自己,            、            ,
                         ;大海雕琢自己,从而浩渺无边、博大深沉,敞开胸怀拥抱大山和小川;小溪雕琢自己,从而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朝着远方的江河和大海奔去。
雕琢自己并不那么容易,它需要胆识和勇气,听惯了赞誉的华丽之辞,觉得自己“完美无缺”,因而批评对我们总抱有敌意。所以雕琢自己还需要认识自己——你的优势,你的不足,你的志向,你的毅力,你的个性,你的脾气。认识自己,才知道哪些该凿去,哪些该保留,哪些又该míbǔ(    )。
玉经雕琢才成器,剑不沉埋便倚天。雕琢的目的远胜于雕琢的技巧,用心雕琢自己,终会雕出一个yìlì(    )大地笑傲苍穹的“人”字来。
3、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2分)
  míbǔ(    )        yìlì (    )
4、  按要求修改。(2分)
(1)第一段里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1分)                       
(2)修改画线处句子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1分)                                                                        
5、以“小草”为对象,根据上下文仿写句子。(3分)
小草雕琢自己,                       、                      ,               
                             ;
按要求完成第6-8题。(7分)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二周年,为了纪念这一伟大胜利,让广大学生铭记这一历史,受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将进行一次盛大的文艺会演。
6.组委会将向全体学生征集文艺会演主题语,要求是用语言简洁、形象的一句话或短语。
你写的是什么?(2分)
答:                                                                                       
 7.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精彩的开场白。(80字左右)(3分)
答:                                                                                                                                                                      
8.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地了解这一历史,受到更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想开辟更多的
   活动途径来进行纪念。请你仿照下列形式,再设计几个活动形式,要求字数相同,结构
相同。(2分)
活动形式一:举行文艺会演
活动形式二:开展橱窗宣传
活动形式三:                
活动形式四:                
第二部分  阅   读(42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一)愚公移山(8分)
《列子》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