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90字。
唐诗拓展阅读练习题
(一)、春江花月夜唐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1、 这首诗写了春江花月夜的动人美景,对宇宙和人生作了哲理性的思索,叙写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表达了 的人生态度。(主旨)
2、 全诗写景别具特色。诗中写了 、 、 、 、
五种景物;以 为主体,它是此诗的灵魂,是全诗结构的纽带,也是情景兼具之物。
3、 这首诗中虚实结合的句子是
4、这首诗中互文见义的句子是
5、“昨夜闲潭梦落花”六句写游子的相思之情。诗人 、 、 、
四种伤情的意象来烘托。
(二)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 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做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2.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起来回味无穷。
3. 这首诗的如何层层深入地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三)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1. 这是作者在长安的应试诗。诗写在长安眺望终南山积雪景象,并从中预感到了什么?
2.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所作。唐代应试诗限定写五言六言句的排律,共十二句,但祖咏作了四句就交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做完,他回答说“意尽”。这首诗是不是“意尽”于言内了呢?试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