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重点:
1、学习本文选材和写法上的特点。
2、感悟本文语言形象、用语生动的特点。
3、结合现代城市污染,领会本文主旨。
一、导入新课:
(屏幕上打着背景画面、课题、执教人)上课!同学们好!我是寿光实验中学的一名老师,先给同学讲一处特别奇异的景观。我们学校的办公楼前有几棵硕大的广玉兰树,枝繁叶茂,浓密的蜡质叶子,四季常绿。每到傍晚,成百上千的麻雀不约而同地飞来栖息,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好不活泼热闹!它们日落而归,日升而出,很有规律,成了我校的“一景”,还引来不少的参观者呢。全校的师生都很自觉地呵护着这些小生灵,并把它们尊为我校的标志动物。(略停顿)的确,在当今的城里,这样的景观很少见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都市动物的随笔——《都市精灵》,作者是著名作家老舍的儿子——舒乙。(板书课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切入课文
预习课上,我们已经解决了生词,这节课我们再来深入地品味课文。请大家推荐一下我们班读得最棒的同学。好,就请这几位同学来读课文,同学们一边品味,一边发现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老师特地配了图片和音乐。(生诵读,赏读课文)(投出图片、字幕)。
三、合作探究,品味课文
1、同学们觉得课文里哪些地方写得比较好?为什么写得好?好在哪里?刚才这几位同学读得怎样?该怎样去读呢?谁来评点一下?(生点评作答,师点拨启发)课文语言体现着人物感情变化,当然读的时候要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品味好词句;仿词训练;交流读法及体会。)
2、交流收获:刚才同学们回答合作的都很好;学好语文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是积累、交流。下面以邻座的前后四个同学为一小组,把你所积累的这些好词好句相互交流一下,或者再读一读这些精彩地方。(生相互交流,品读精彩词句)
3、通过交流,同学们有没有新的发现?或者是新的问题?(交流新发现)
4、好,我们再来看着课文,课文里都写到了什么地方的哪些动物?是原始森林里的吗?(生答:不是,是都市里的)从哪里可看出来?一个明显的地方。(文题)
5、课文选取的这些材料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很有条理,看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顺序和方法把它们有序地组织起来的呢?(请同学们讨论交流一下)。师明确:①由近及远地写了许多都市动物(国内都市→国外都市)②作对比的方法。(拿作者工作的地方和整个北京城相比;拿北京的过去和现在相比;北京、昆明、上海及美国的一些大都市作比)。
6、刚才同学们都说了,这些材料用了作对比的方法,通过比较,那么作者是希望我们的现代化都市出现怎样一派景象呢?究竟这些都市动物会给城市的人们带来怎样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