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6道题,约5030个字。
200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中国的国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词语中注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惬(qiè)意 玲珑剔(tī)透 戳穿 千峰竞秀
B.梦萦(yínɡ) 戛(ɡā)然而止 荒诞 不屑置辨
C.拮(jié)据 慷慨(kǎi)激昂 疏漏 推陈出新
D.淳(chún)朴 脍(kuài)炙人口 和谐 矫揉造作
2.下面一段话中有三处语病,请任选两处,加以修改。(4分)
①为迎接“五一”到来之际,我们班举办了一次“我为奥运添光彩”的演讲活动。②演讲会上高潮迭起,掌声不断,气氛非常热烈。③特别是文娱委员,内容丰富,声情并茂,赢得了同学们阵阵喝彩。④通过这次演讲活动,使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第 句,修改为 。
第 句,修改为 。
3.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名句。(8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分)
(2)河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1分)
(3)同写三峡猿啼,李白《早发白帝城》中以“两岸猿声啼不住”衬托行船之快,郦道元《三峡》中却用“常有 ,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描写,渲染悲寂、凄凉的气氛。(1分)
(4) “面朝黄土背朝天”说的是旧中国农民的耕作形象,在《观刈麦》一诗中就有意境相似的诗句: “足蒸暑土气, 。” (1分)
(5)登山则情满于山。杜牧上寒山,“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体会到了秋的热烈与生机;杜甫远望泰山, “ , ”则抒发了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苏轼上庐山,“ , ”领悟到“当局者迷”的哲理。(4分)
4. 某法官在工作中,几十年如一日,无论在什么环境中,他都坚持原则,秉公执法,保持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为此,人民群众给他送上一面锦旗。下面几项中作为其内容最恰当的是( )。(2分)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根据右面一幅漫画,回答问题。(共4分)
(1)请用简洁的文字,说明这幅漫画的内容。(2分)
(2)这幅漫画的寓意是什么?(2分)
6.名著阅读。(共5分)
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铺∶咸
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 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全堂水陆的道场∶磐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1)这段文字出自文学名著《 》中的 (情节)。(2分)
(2)仿照下面句子,为以上名著写一段话。(3分)
示例:一部《三国演义》让我们看到刘备“诚”的感召、关羽“义”的魅力、孔明“智”的神奇、曹操“奸”的可恶,在各类人物的品评中,让我们的灵魂经受一次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