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件夹内是完整一套素材,包括课件、教案及相关辅助素材。可操作性强,明晰实用。
共36张,教案约6390字。
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
七子之歌
★教学目标
1.了解朗诵的基本技巧。
2.通过反复朗诵,领会诗歌表达的爱国情怀。
3.通过多媒体的恰当运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1.诗歌表达的爱国情怀。
2.拟人的手法。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诵读诗歌,并品味文中的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屈辱的历史。而早在1925年3月,身在美国纽约的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就有感于时事,反思历史了,他将被帝国主义掠走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喻为七个与母亲离散的孤儿,并写出了七块土地对祖国的眷念,这便是《七子之歌》,其中澳门便是“七子”之首。今天我们就来唱一唱这催人泪下的《七子之歌》。(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检查预习
1. 简介作者。
闻一多(1899.11.24—1946.7.15),原名闻家骅(huá),又名闻多、闻亦多,号友三,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家传渊源,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赴美留学,先后入芝加哥美术学院、科罗拉多大学美术学院学习。同期开始诗歌创作,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任文学院首任院长并设计校徽)、青岛大学、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政治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曾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长、青岛大学文学院长。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他致力于新诗形式的研究,并曾提出极具影响的“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理论。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蓄起了胡须,并发誓:“不到抗日胜利之日,决不剃去。”他一留就是8年,长须垂胸,直到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才剃去长须。在西南联大时期,特别是1943年以后,闻一多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领导下,积极投身于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独裁统治、争取人民民主的斗争的洪流。 1944年,参加西南文化研究会,随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从此,他以民主教授和民盟云南省支部领导人的身份,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成为广大革命青年衷心爱戴和无比尊敬的良师益友。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走完了他诗人—学者—民主斗士的光辉道路。本文选自《闻一多全集》。
朱自清曾写诗歌颂闻一多: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