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160字。断句口诀: 
“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是停顿。或句(。)或逗(,)看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断句时请记住:一通读,二点断,三检查,四标点和先粗后细的原则。除了凭语感外,还要运用有关虚字、词法、句法等基础知识以及人名、官名、地名等文化常识,反复检证,推敲,才不致出错。 
高考“文言断句标点”应试点拨 
2004年北京高考语文《考试说明》首先把古文断句标点列入考点,作为一项能力和固定题型来考察,分值占到5分左右。2005年高考辽宁卷也考查了此考点。2006年福建省也将此列入一个考点要求。因此,考生对这种题型应引起足够重视,做到有备无患。 
[考点引路] 
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其次,遵循一个原则——先断后点。即在上步基础上,先一小段一小段地断开,然后再考虑该用什么样的标点符号。加标点符号时,可按现代汉语加标点符号的方法与要求进行。 
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 
一、    利用修辞断句 
★对仗、排比、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字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抓住这些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如“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而在2005年北京春季高考对此考点的考查中,五道题有四题可利用对偶(或对称)句子形式帮助断句,它们分别是: 
(1)    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 
(2)    是故藏而弗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 
(3)    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 
(4)    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 
2004年北京高考题中的“此何遽不能为福乎”的间隔反复,也为此题断句提供了不小的帮助。 
二、    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