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教案     文言实词
 [复习目标]
 1、理解常用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2、掌握古汉语中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
 [复习方法]
 借用多媒体,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复习巩固。
 [复习设计]
 (一)、通假字:
 通假字是汉语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用字分歧现象。“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
 例:具答之,便要还家。(通假字:“具”、“要”——本字:“俱”、“邀”)
 识别通假字可从下面几方面看:
 ①音同形似。如: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坐”通“座”,意思是“座位”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意思是“集市”
 ②音近形似。如: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意思是“嘱咐”
 “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意思是“显现”
 ③音同形异。如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意思是“横放的”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通“以”,意思是“以后”
 ④音近形异。如: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道”通“导”,意思是“导向”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意思是“没有”
 (二)、古今异义:
 现代汉语是由古汉语发展而来的,随着时间推移,许多词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