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600字。
例谈文言实词意义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掌握文言实词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相对于其他语言现象,文言实词具有数量庞大、灵活多变的特点。鉴于此,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对学好文言文和应试都大有裨益。现略陈数法,以飨读者。 
  一、根据汉字的造字法推断。中国文字是表意文字,其意义可以通过造字法来推知。象形字、会意字,靠得是意会;至于形声字,其形旁也表意,其意义自然可以推知。例如: 
  (1)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史记·管晏列传》) 
  (2)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韩非子·和氏》) 
  (3)虽身死家破,要领不属,手足异处,不难为也。(《韩非子·说疑》) 
  (1)句中的“间”,是个会意字,从门从日,像光从门缝中透入,由字形可以推知它的意义是“缝隙”。(2)句中的“刖”是个形声字,根据“月”和“刀”相合之形,“月”表音,“刀”表意,可推知它有“砍”、“截”、“断”之意。(3)句中的“领”,这个词有脖子、衣领、带领等义项。《说文解字·页部》:“领,项也。从页令声。”这是一个形声字,意符是“页”。“页”的本义是人头,凡是从“页”的字都与头、面的意义有关。由此我们看到,“领”的上面几个义项中,脖子的意义是本义,衣领和带领等意义都是由脖子的意义引申出来的。此句中的“要”、“领”用的都是本义,和手足相对,指“腰”和“颈”。   
二、根据对称规则推断。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讲究对称。上下文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其意义往往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我们可根据这一规律来推断词义。例如: 
  (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 
  利用上下文的对称结构,可据易知难。(1)(2)句为同义关系,“用”与“择”易于理解,可推断出“以”与“简”也分别作“任用”、“选择(或选拔)”讲。(3)(4)句为反义关系,(3)句中的“达”意思是“得志”,据此可推知“穷”意为“不得志”。至于(4)句既然“誉”(赞美)与“非”(非难)构成反义关系,那么由“沮”(沮丧)可推知“劝”与“沮”意思相反,应释为“奋勉”。   
三、根据词的语法地位推断。即审查该实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确定其词性,以此来推断其意义。例如: 
  (1)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左传·宣公二年》) 
  (2)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册府元龟》)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4)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三国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