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800字,共1课时。2006学年(二年级)第一学期   第二单元 总第11课  
《海边荒石》教案           (高立群) 
【教学目标】  
1、理解“荒石”的象征意味,理解作者从自然界的平凡事物中所获的启迪。 
2、掌握作者在描摹事物、揭示哲理时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荒石”的象征意味,理解作者从自然界的平凡事物中所获的启迪。 
2、掌握作者在描摹事物、揭示哲理时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当“荒石”这两个字映射在我们脑海中,我们的直观反应,是美还是不美?——不美 
但我们再细细思索一下,为什么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对生态旅游趋之若鹜呢,?九寨沟,国家4a级景区,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原始、朴素也是一种美。 
海边的荒石原是、朴素,美不美?今天我们随着作家一起,在习见的生活现象中发现、感悟。 
(二)《海边荒石》 
1、配乐朗读《海边荒石》 
2、分析《海边荒石》主旨 
文章第一段,就点出荒石,用一个字概括的话,就是“美”。  
到底美不美?——美,给作者以怎样的吸引力?作者把自己比作“犹如贪婪的盗墓者”,“它们的美勾起了我的占有欲”足见很美。 
从哪些词中,我们可以看出海边荒石感染了作者?——拦截、诱惑、勾起 
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这些美丽的石头? 
密集度/绵延不绝(“密密麻麻铺满海滩”)、色彩(“水光中轮转着石头们含蓄而神秘的色彩,有的莹绿如玉,有的深红似霞,有的暗黄如湿金,有的粉白如冰雪”)、形状(“几乎每一块都有独特的形状和花纹,点点滴滴,丝丝缕缕”) 
海边荒石,呈现的始终是美?有没有什么变化?——变丑了。 
为什么不美了? 
u     一个倾慕者,对之爱不释手,想把它们带回家去,占为己有。 
因为贪欲,破坏了原始自然状态  
u     早已让它们与大海之间此呼彼应,难舍难分。 
“此呼彼应,难舍难分”哪里可以看到? 
段1-4都有伏笔,我们的态度应该是应舍应分。 
l         面对倾心或喜爱的东西,我们多么容易犯傻。 
犯傻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海边荒石美的原因,因为贪婪,只顾满足自己的占有欲,不尊重它物,因而犯傻,因为自私,只看到对自己有利的一面,看不到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u     充满了尊重和温暖的感情,每块石头、每只虫子,都有自己的地方,自然自在,荒得其所。   
荒得其所,与题目相呼应 
u     比照我们习惯的一些方式,这才是真正令人起敬的爱。” 
 “我们的习惯方式”具体指什么? 
指面对大自然中我们倾心或喜爱的东西,心生占有欲,恣意夺取。这种基于贪欲的爱,其结果,破坏了自然界的和谐,也糟蹋了自然物原本和谐的美。我们要像法布尔一样,摒弃自私、贪婪、残忍,平等友好,充满温暖和尊重地善待物种生灵。 
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现象?(违背自然规律) 
动物园里的动物,即使营造了再逼真的生活环境,还是笼中之兽。 
遛鸟、破坏绿化、过度抽取地下水资源、排放污水 
(三)总结主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