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4400字。附图四幅。
高二语文马钧传
傅玄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进一步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了解传主马钧的人生经历及主要成就,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3.体会本文作为史外传的特点,学习传记洞察人物世界的独特方式与表达技巧。
教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
(明确:它叫指南车。指南车是中国古代用于指示方向的一种轮车式机械,又称“司南车”。是古代帝王出行时候的先驱车。传说远古时期,黄帝在与蚩尤作战时遇到大雾,黄帝的部落虽然英勇善战,却也无法取胜。为此,黄帝特意制造了一辆指南车,利用它来识别方向,终于打败了九黎部落,生擒了蚩尤,为统一华夏涤讪了基础。又传说3000年前,远方的越裳氏(在今越南)派使臣到周朝,迷失了回去的路线,周公遂制造指南车相赠,以作为指向工具。但传说终归是传说,因未能见到实物,这个迷一直蒙盖了两千年,到三国时期才被解开。)  
★     大家又知不知道这是哪个巧匠制造的呢?
(明确:我国指南车的发明,实在是极为久远的事情。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张衡就曾利用纯机械的结构,创造了指南车,可惜张衡造指南车的方法失传了。在曹魏时代有些学者认为,所谓的“指南车”只不过是古人幻想出来的东西,马钧则不以为然。《三国志·魏书·马钧传》记载,马钧受魏明帝之命,重新制造了指南车。它利用齿轮传动系统和离合装置来指示方向。在特定条件下,车子转向时木人手臂始终保持指南。可惜的是马钧的指南车到西晋末年,又因变乱而失传。南朝宋齐之际,祖冲之重造指南车,内部机械均改以铜制,转弯抹角,车上的木人所指的方向始终是南。)
★ 这种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机械设计的创造能力。 而马钧,在机械设计和制造方面的才能当时就已闻名于天下,受到人民的钦佩。他的好友、文学家傅玄称赞他是“天下之名巧”,史学家裴松之为《三国志》做注时写道:“时有扶风马钧,巧思绝世”。这是对马钧的恰当评价,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马钧是古代机械制造专家的杰出代表。
★ 那么,马钧是怎样走上发明创造的道路的?他的一生中还有哪些创造发明?让我们跟随傅玄为马钧写的传记文章去寻找。
二、学习与研讨
1.学习研讨文章 ①—③ 段:
① 学生自读,正音释疑,积累词语: 名巧  博士 患  易  对  言  校  哂  白
② 内容研讨:
◎由文段介绍看,马钧性格、家境如何?世人“知其巧”和“服其巧”的各是什么发明?
明确:马钧从小口吃,不善言谈。少年游乐,未认识到自己的才华。早年生活贫困,因此使他受尽了生活的折磨,根本沒有太多的读书机会。后来虽然在魏国朝廷里担任一个小小的职务,但生活仍然很困难,大官们都瞧不起他。可是一向具有志气的马钧,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所幸他的一双手非常灵巧,並且在工作中开拓了他的知识领域,使他学会了很多有关机械方面的知识。他很喜欢思索,善于动脑,同时注重实践,勤于动手,尤其喜欢钻研机械方面的问题。对技术问题有自信心。由于长时间住在乡间,比较关心生产工具的改革,积累了丰富的制造机械的经验,改革了许多旧工具,发明了许多新工具。人们都称他是“巧思绝世”的机械发明家。并且作出了突出贡献。 
马钧对机械的研究是从改革织绫机开始的。并因此而出名,令世人知其巧。
我国是世界上生产丝织品最早的国家。可那时所以生产效率还很低。织布机从西汉以來使用已二三百年之久,还在年轻的时候,马钧看到当时的织绫机十分笨重,操作既不方便,工作效率又很低,织工辛辛苦苦,累得满身流汗,织一匹绫子需要几十天时间。因此,马钧决心把它加以改进:对织绫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研究,经过日夜苦心钻研和反复试验,把60个控制经纬线的踏板,改成只要12个踏板的连动控制型织绫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