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610字。
七年级语文期末水平测试
班别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成绩__
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试题占117分,还有3分为卷面整洁,字体美观的奖励。相信认真的你会取得好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 (38分,1-14每题2分)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 )
A.趔趄(liè qiè) 灵芝(zhī) 白痴 (chī) 肆无忌惮(dàn)
B. 戏谑(xuè) 山坳(ào) 啜泣(chuò) 如法炮制(paó)
C. 拮据( jié) 褴褛(lǚ) 庞大(páng) 万籁俱寂(lài)
D.胸脯(pú) 呆板(dāi) 更换(gēng) 生性驯良(xùn)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不可一世 无可奈何 洋洋自得 乔装打扮
B.不可救药 随声附和 钦差大臣 眼花缭乱
C.声色俱厉 仙风道骨 凶神恶煞 一筹莫展
D.穷困潦倒 风资绰约 张牙舞爪 层峦叠章
3、指出下列对有关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乔装打扮:指化妆技艺高超,能巧妙的打扮自己。
B.后患无穷:以后的祸害没有个完。
C.荣华富贵:指有钱有地位,兴旺荣显。
D.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卖寄之身(的)
B.场主积薪其中 (麦场)
C.其一犬坐于前(狗)
D.为蛇所食(成为 )
5、下面的句子朗读的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B.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C.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D,虎之皮/人常寝处之。
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之虚所卖之
B.恐栗,为儿恒状。
C.然气厉不息。
D.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和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牧,晚唐诗人,他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
B.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是一首词,其中“采桑子”诗词牌名,“重阳”是题目。
C.我若为王》中作者认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是消灭了王权思想和奴性思想的“王。”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都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朝花夕拾》。
8、对下面两个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是( )
①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②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A.①排比②比喻 B. ①比喻 ②夸张 C. ①夸张 ②对比 D①排比②拟人
9、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特种邮票首发仪式于2003年5月16日在淄博( )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