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500字。《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屠佳佳
【教学目标】
1.明确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感受毛泽东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鉴赏这首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3.提炼出文章的主旨。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3.领会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
【教学难点】
1.从意象的角度了解词中关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和抒情性。
2.深刻领会“谁主沉浮”及“浪遏飞舟”的含义。
【教学方法】
1.语言品读法:诵读──美读──成诵。
2.点拨法:抓住关键词语,点拨理清词作脉络,进而把握文章主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播放《沁园春·雪》的朗读录音,提问:这首词的作者同学们还记得是谁吗?(学生一起回答:毛泽东)对,这首词的作者就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毛泽东的词常以丰富的想象,磅礴的气势,独特的景物描写等特点为人称道,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毛泽东的另外一首脍炙人口的词《沁园春·长沙》。
二、回顾有关词的文学常识
1.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它原是配乐的诗。词的句式特征是长短句,从一字句到十一字句都有。因此,词的别名有:曲子词、歌曲、乐章、乐府、长短句、诗余等等。如《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