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230字。
鱼书        
柯灵
一、课文解读。 
   1、作者简介。 
    柯灵(1909—2000),原名高季琳,原籍浙江绍兴,生于广州。1926年在上海《妇女杂志》发表叙事诗《织布的妇人》而步人文坛。1941年与师陀合作根据高尔基的话剧底层》改编成话剧剧本《夜店》(后改编成电影),有广泛影响。 
    1948年到香港文汇报社工作。1949年回到上海,次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曾任《文汇报》副社长兼副总编、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所长、上海电影艺术研究所所长、《大众电影》主编、上海作协书记处书记、上海影协常务副主席等职。 
    柯灵出身贫寒,靠自学成才。作者曾在他的一本散文集的序言中这样写道:“饥来驱我,还在浑浑噩噩的少年,就过早地投身社会,赤手空拳,迎接命运的挑战。人海辽阔,世路多歧,幸而和缪斯萍水相逢,春雨如酥,润物无声,才使我睁开朦胧的心眼,避免了好多可悲的沉沦迷误。”文学写作不仅使他免于“沉沦”和“迷误”,而且使他能够更细致的体察人生,识辨人间美丑真伪的真相,并为自己的生命留下痕迹。柯灵于30 年代开始写作,《鱼书》正体现了作者探索人生的努力。40 年代在上海任《万象》主编期间,曾扶植了一批年轻的作家,如张爱玲等。 
    柯灵是一个平和、勤恳,著述颇丰而不事张扬的散文家。有一事例,可以见出他的淡泊而执着的个性。据说,八九十年代之后,上门拜访柯灵的客人络绎不绝,使柯灵几乎无法正常工作。于是他在门上贴上告示:“柯灵下午四时前恕不会客,乞谅”。尽管这种做法未必见效,却可见出屋子主人的 性格。柯灵的散文文字,文白兼及,古雅流畅,独具一格。 
    《鱼书》写于 1936 年,收入《柯灵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二、基本解读。 
    《鱼书》从日常生活中亲人朋友间的书信往返人手,谈书信往返对于人类的“恩泽”:对于友谊的形成,离愁别绪的表达,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都是不可或缺的。作者从现代城市环境对人的生活习惯的改变谈起,由自己近期的疏于写信,朋友来信的稀少,想到友情的重要:“古往今来,多少扣人心弦的故事,都建立在无垢的友谊之上”,伟大的人格,崇高的友情,是人生中“一盏明灯”。书信的往返正是友谊的一种证明。而邮政的发明,则是近代文明对人类的恩泽,“它缩短了人类心灵的距离”——人是感情的动物,正因为“有了殷勤的绿衣使者”,天涯海角的亲人朋友之间,方可将形体隔离的痛苦,“取偿于精神的密接”。书信正是人们表达感情的桥梁。作者从写信和读信两个方面,写出书信往返对于滋润感情的特殊效果: 
    “给远在他乡的友人写信,神驰心往,仿佛剪烛西窗,促膝长谈,心情畅适,近乎薄醉。故人久阔,忽然尺素飞来,那种乍来的喜慰,温暖的感觉,也很难找到近似的境界相比拟。,’作者以生花妙笔,写出了书信给人们带来的乐趣。不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