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教学设计
山东兖州市一中张超
《将进酒》是李白的咏酒名篇,意蕴深厚,风格鲜明,传诵千古。为能更好地理解诗篇,
应让学生大致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理解李白因怀才不遇,而在诗中流露出的貌似主张及时
行乐实则渴望用世上进的心态。而且不能简单地就诗学诗,应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学习了解
相关咏酒诗篇及酒文化,对学生进行“诗化”教育,感受、培养诗人气质,一举多得。同时
注重对诗篇的诵读、背诵及比较阅读。
一、导入新课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在灿若群星的诗人中,李白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为耀眼
夺目。李白一生诗酒相依,杜甫赞叹:“李白斗酒诗百篇”。杜康造酒,真是对人类的一大
贡献,否则,生活将缺多少情趣,诗人将缺多少灵感,人类将缺多少美文诗篇。酒与诗,好
像天生就结缘,酒催诗生,诗随酒发,相伴而留香千古。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咏酒的诗句?
二、学习目标
1.诵读、背诵全诗。
2.理清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3.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三、学习步骤
1.解题并简介李白生平思想。(见《中国文学史》)
2.整体感知。教师充满激情地诵读全诗(提醒学生注意节奏、语调、情感)。李白的诗
感情充沛,语句通俗,音节响亮,节奏明快。王安石说李白的诗“词语迅快”,准确地概括
了李白淋漓畅快的诗风。其他人的诗(如杜甫、王维的诗)可以不读或默读低吟,朗读反可
能破坏其意境韵味,而李白的诗非高声诵读不能传达其情感气势。要求学生高声读,忘情读,
畅快读,不必计较、识辨个别词句、意象,需整体感知、把握。
学生齐读全诗。
3.讨论与点拨
问:开篇两句“君不见”连用有何作用?
明确:这是李白的独创,别人多是在诗的开头或结尾偶然用一句(如岑参《走马川行奉
送出师西征》的开头和杜甫《兵车行》的结尾)。后人评价:“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
这就增加了诗的气势和力度,阔大了境界,先声夺人,令人震撼。
问:两句“君不见”的重心在哪一句?
明确:后一句。而其中的“悲”又是全诗的“诗眼”,给全诗奠定了悲怆苍凉的基调。
写“悲”是李白诗歌常见的主题,如他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
镜里,何处得秋霜?”
问:后一句“君不见”即是主旨重心所在,首句为何要从黄河写起?
明确:这是古诗中常用的“比兴”手法。古人常以流水比年华易逝,一去不返,如李煜
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又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兴起对生命渺小短暂的喟叹,抒发
“巨人式的感伤”。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源远流长,自高原奔泻而下,似从九天而落,
其浩大的声势,令古今文人震撼激动。李白写黄河的诗句还有:“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
里触龙门”“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这其中尤以“黄河之水天上来”最为脍炙人口,成为赞美黄河的千古名句。
问:自哪一句开始点酒入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