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7430字。
仙城中学高二语文综合卷(三)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7 题。(30分)
看社戏(节选)
逗笑间,我才注意到后台的另一端,支了个硕大无比的锅,锅边放着一案面条和青菜。我估摸这是给伶人们用的夜餐,却又觉得太寒酸了些。这些不经饿的面条青菜能挡什么事?能支补他们一晚上大功率的体力消耗吗?
看出我的疑虑,花脸道:“俺们这是包场,只给钱不管饭,一场下来才三百元,不敢大吃大喝呀。”
这话说得我心里酸酸的。这些伶人们在台上演尽王侯风流事,替人儿女说相思,殊料,背后却包藏着生途的坎坷,世事的艰酸。混口饭吃——难哟!
“妈,你看,那有个小孩!”儿子蓦地打断我的沉思。顺他的小手指望去,果见那边石头上坐着一个青衣少妇,正在奶孩子,走上前去一照眼,竟是昨晚那个武旦——那个演“大刀王怀女”的女主角。
“今晚你还不上场?”我坐到她边上,老相识样地问道。 
她看我一眼:“今晚我的戏少,后半场才上。” 
 “这孩子多大了,怎么出来演戏还带着?”
 “六个月了。不带咋办,扔在家里没人带。” 
 “你又演戏,又拖着个奶孩子,太辛苦了。” 
 “没办法,就是这吃四方饭的命呗。” 
她告诉我,她五岁便进了戏班,现在戏龄已二十年了。她在这个戏班是二号台柱,平时挣的钱,除了补贴家中二老,还要抚养儿子。她的丈夫与其他女人有染,基本对她娘儿俩不管不问。 
这时节,那时节,那孩子兀然地又吐又拉,弄得那女戏子一身满怀。“俺这孩儿这几天受凉了,老吐老拉……”她边说边打扫身上。我帮她抱孩子当儿,留神到这孩子又黄又瘦,蔫蔫的一副没神样儿。 
 “快,准备上场了!”这时,昨晚那个演包公的男演员急急走来招呼女戏子了。他从我怀里接过孩子,又帮那女戏子理了理裙衩,一同往台上走去。 
第三天晚上,猎猎地起了五、六级北风。我揣了药,带了包儿子小时的裤褂,又匆匆赶到戏场,但见风雨无阻戏场又是黑压压地坐满了人。一村演戏,众村皆至,我似乎很能理解这些乡下人戏瘾头的之大。“百日这劳,一日之乐”,对于土生土长的他们,土梆子戏不仅是劳作之余的娱乐,且是一种文化给养,精神升华的表征。望着他们那大仰脖、圆瞪眼,全副投入的样子,我很生发一些感慨……我似乎突然明白了这“高粱棵里的玩意儿”,何以会有永恒的生命力?我似乎终于懂得了,从人生,从底层民众的角度去搞艺术,是最原始的,却也是最本质最不朽的这一伟大真理了。
我找到了那位女戏子,把药和衣服都给了她。她正要答谢,我忙止住了她。我怕听那些话。那些话于我不是酬慰,反是凝重和不能承受之伤感……我又看见了那位演包公的男演员。他今晚一袭便装,好不英俊倜傥的样子。他仍抱着那女戏子的孩子,间或深情地望望女戏子,复又感激地瞅瞅我…… 
岗河村的社戏,唱足了半个月,我亦赶满了十五场。虽然,我不是每场全都看完并记下,但我肯定看到并记住了一些什么……眼下,已是寒凝雪飘的深冬了,我的心仍是满满的、怅怅的,都是戏。朝起夕宿,举目窗外清冷冷萧瑟的菜地,捧着滚烫的玉米红薯粥,我每每总会挂心起那个“飘乡戏班子”,那个女戏子和她的孩儿。也不知道,于今,他们又飘零到哪乡哪村去了,那娘儿俩,可太平大吉?……
1、给下列文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蓦地          蔫蔫           兀然           瞅瞅             
2、文中对艺人们的饮食描写有什么作用?采用了什么手法?(4分)
3、文中写北风大作,却挡不住百姓看戏的热情。为什么?“我”从中领悟了什么?(3分)
4、怎么理解“我”止住了女戏子的答谢,认为“那些话于我不是酬慰,反是凝重和不能承受之伤感……”?(4分)
5、文章最后一节“眼下,已是寒凝雪飘的深冬了,我的心仍是满满的、怅怅的,都是戏”,为什么是“满满的”又是“怅怅”的?作者虽然记叙的是“看”“社戏”,他看的仅仅是舞台上的戏吗?(6分)
访钢琴演奏家傅聪
傅聪,钢琴演奏家,生于1934年,著名翻译家傅雷之子。1955年获得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第三名和“玛祖卡”演奏最优奖。他以“钢琴诗人”的称号闻名于世。
你很小就开始学习钢琴了吗?
我的父亲钟情于法国文学,还把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翻译介绍到中国来,他是罗曼·罗兰和其他许多法国艺术家的密友。在我只有5岁的时候,他就影响乃至强迫我学习钢琴。不过,到我17岁去波兰学习钢琴的时候,我已经真正爱上弹奏钢琴了。
你最喜爱的作曲家是谁?
喔,太多了:像肖邦、贝多芬、舒伯特、瓦格纳……他们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流传后世的杰作。我们永远不能用“完美”来形容音乐上的造诣,每种探索都是阶段性的,每个新的时期对杰作都有新的定义。
我觉得,肖邦呢,就好像是我的命运,我的天生的气质,就好像肖邦就是我。我弹他的音乐,我就觉得好像我自己很自然地在说我自己的话。莫扎特是什么呢?那是我的理想,就是我的理想世界在说话,他是我追求的理想。舒伯特像陶渊明,舒伯特的境界里头有一些我觉得就像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文人传统上特有的那种对人生的感慨?
我听说现在数量惊人的中国家庭送孩子去学钢琴,你怎么看这件事?
假如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成名成家的捷径,那他们是不可能做到的!假如他所追求的就是这些的话,他所得到的价值就不是我认为的音乐艺术里面的价值,而是世俗观念里面的价值,那是一种很危险的价值。假如不具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