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六、雪
教案A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
2、 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3、 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4、 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教学重点:品析两幅雪景图。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单元导学:
日月光华、风雨雷电、浪花海燕……在多情作家的笔下,化成了一行行充满激情的文字。作家们化平凡为奇崛,我们怎样透过寻常事物去触摸作家的情感律动?作为散文诗单元的学习,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1、 加强诵读,掌握技巧、养成感情朗读的习惯。
① 押韵的注意韵脚,节奏分明的要读出节奏;引导学生通过对语气、语调、重音、语速的把握,将课文蕴含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
② 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境;
③ 注意联想和想像。
2、 品读诗化语言,揣摩情感内容与语言表达的微妙关系,进而感受文学语言的魅力。
3、 把握抒情主体的形象及文章的主旨。
4、 学习抒情性语言,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不同表达。
《雪》就是一篇借助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内心情感世界的一篇力作。
二、 交流预习情况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雪”的诗、文、歌曲等。
教师引导分析文艺作品中“雪”的形象。运用追问法,力避架空分析,从而为本文的学习作好铺垫。
小结:对于雪,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情下感想也不一样。今天我们来看看1925年的鲁迅先生他对于雪的感想又是如何?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 教师表情朗读,要求学生做到:(投影显示)
① 落实生字词;
② 体会散文诗的朗读技巧;
③ 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你的听后感想。
2、 完成上述任务。
生字词落实见投影。
听后感想可以就任何一方面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此题旨在激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见解,适宜锻炼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3、 点名朗读,巩固成果,自行调整第一感受情感指向。
小结:见课本P59的第一段。(其中“辽远的遐想”是病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