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脊轩志教案 共12张。课件抓住了课文的实质,能突出归有光的清新、质朴的特点,声、图并茂,思路新颖。
制作者:vivvon
【教学目标】:
1、 体会以细节描写来表达真情的表现手法。
2、掌握重点词及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的用法。
3、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4、学习怎样写真情文章。
【教学重点】:
以情感人
【教学难点】:
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气氛。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归有光(1506~1571)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昆山(今属江苏)人。主要作品为《震川文集》 (有《项脊轩志》《先批事略》等)。
他推崇唐宋古文,被称为“唐宋派”。时人称其“今之欧阳修”,其散文“明文第 一”,其风格“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通常借记叙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有诗一般的意境。
作者的经历时间表:
8岁丧母,
15岁读书,
18岁写作此文,
23岁结婚,
35岁才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
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
归有光的远祖归隆道曾在太仓(江苏太仓)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又
把自己的书斋题为“项脊轩”,含有追宗怀远之意。
2.解题
《项脊轩志》又作《项脊轩记》,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项脊轩”是作者在昆山时的书斋名,以此为名,有两重含义:
其一,书斋很小,如人的脊梁之间,从文中“室仅方丈,仅容一人居”可以看出;
其二:归有光的远祖归道隆曾在太仓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把自己书斋命名
为“项脊轩”,含有怀远追宗之意。
“志”: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二、与读课文,疏通文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