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000字。
广东省普通高中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
语文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广东省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实验的实际,特制定如下教学与考核要求:
一、语文课程模块开设
语文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课程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选修课程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 “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成“语文l”至“语文5”五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是综合的,体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和内容。必修课程五个模块的学习可在高一至高二两个学期半的时间里循序渐进地完成,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安排。
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系列1:诗歌与散文;系列2:小说与戏剧;系列3:新闻与传记;系列4:语言文字应用;系列5:文化论著研读。每个系列可设计2—4个模块。模块的内容组合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顺序编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实施。
修满必修课的10学分便可视为完成了本课程的基本学业,达到高中阶段的最低要求;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未来学业和就业的需要,选修有关课程。建议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程中任意选修四个模块,获得8学分,加上必修课程的10学分,共计可获得18学分;对于学习兴趣浓厚并希望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建议在此基础上,再从这五个系列里任意选修三个模块,这样一共可获得24学分。
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每个学期分两段,每一学段(10周)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
某一模块未修够学分的,可以重修该模块;修的总学分没有达到要求的,可以选择未修的其他模块来修够学分。
二、语文课程主要内容
根据课程理念,课程内容方面,强调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课程要求方面,明确具体的结果性目标,有一系列过程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以达到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在课程目标中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把教学过程看成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积极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语文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高中语文必修课分为两个方面,即“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内容如下。
(一)必修课程
根据教学的实际,选修中的文言文和写作可以归为必修内容。
1.阅读与鉴赏
(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