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13张,主要抓住诗中“苦”“怒”赏析,提炼文中藏问于答等表达特色,附教案及反思,约2540字。
《石 壕 吏》教学设计与说明
执教:白云学校  胡  芬
教学目标:
1、          能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          能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作者在诗中寄予的情感,忧国忧民的心境。
教学过程:
一、         导入:以朱德、郭沫若对联引入杜甫,导入课题《石壕吏》。(用对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顺势导入新课。)
二、         1、初读课文。
通过朗读,读准字音、节奏;结合注解,译读诗歌大意。(这是一首语言较浅显的叙事诗,学生能通过注音、注解等工具,互相合作,主动理解诗歌的内容)。
2、研读课文。重点研读第三段,集中问题于老妪是心甘情愿去服役的吗?(引导学生通过对诗中的字词、句子的品析,挖掘诗歌的主题。)
3、设置讨论:有人认为《石壕吏》不是一首好诗,因为诗人在这首诗里始终是个冷漠的旁观者,没有出来表达。你如何看待这个观点?请从文中找依据。(通过学生的自主分析与朗读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宽广胸襟,深入理解诗歌主题。)
三、总结全篇:诗圣杜甫,用一生抒写着仁爱的内涵。让我们的心灵植根于大地,吸收苦难和幸福,承接光明和黑暗,最终从叶片上滴下一颗颗关于爱与同情的文字。
《石壕吏》教学反思
白云学校:胡芬
《石壕吏》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诸多诗歌中的名篇。备课时我自己反复阅读了全文,深深地被作品所打动。诗人用白描的手法,极精炼的诗歌语言,于叙事中抒情、议论,爱憎鲜明,藏问于答,无情鞭挞了“吏”的蛮悍、横暴,如实地揭露了政治黑暗,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