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考试说明》规定今年高考要考默写,于是不少学校编印了成百上千条名言名句让学生背诵。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其实并不可取。第一,会背名言名句对提高语文水平、加强文化修养,究竟有多少帮助,实在很难说。第二,前几年曾经考过名言名句默写,后来取消了,原因无需笔者多言,大家都清楚;现在重新恢复默写,断不会又回到默写的初始状态。以笔者愚见,今年考的应该是古诗词默写,而且题形也不会是单纯的死记硬背题,而应该是半开放半限制的形式。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是文化中的正统体例,古代常常把会不会作诗当作一个人文化修养高低的标志;初高中语文教材中也有大量要求背诵的古诗词。因此让学生默写古代诗词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光会背多少首诗词,那只是“掉书袋子”,未必是一个人语文学得好坏的标记。学是为了运用,背也应该是为了运用,在特定时间特定场合能脱口成章地背诵即景应时的诗词,那才体现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和文化修养。但是由于古代诗词多如烟海,连专家学者也不可能会背所有的诗词,如果毫无限制地让学生随意默写,评分标准根本无法掌握,因此笔者认为今年的诗词默写题应该是提供一定的前提和条件,进行一定的限制(如限制形式、限制朝代、限制作者等)的默写。
半开放半限制的诗词默写题型举例如下:
1.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是中国古代诗词经常写到的内容,请默写古代与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有关的诗词。这类诗词可以默写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曹操《短歌行》、岳飞《满江红》等。
2.“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的诗曾感动过无数的后人。中国古代有不少诗歌描绘佳节盛况,如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请默写古代描绘清明节情况的诗词。这一类诗词可以默写唐朝杜牧的《清明》、韩翃的《寒食》、韦庄的《鄜州寒食》,宋朝王禹偁的《清明》等。
3.怀念家乡、怀念亲人的内容,在古代诗歌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请默写唐朝诗人怀乡思亲的诗词。这类唐诗有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的《静思夜》、杜甫的《登高》、崔颢的《黄鹤楼》、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岑参的《逢入京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