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390字。
《诗四首》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游山西村》陆游 )
【教学目标】 
1.熟读背诵四首诗,形成积累。
2.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内涵,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背诵四首诗。   
2.理解诗歌的内涵。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情入题
同学们,一个人的性情的涵养和想象力的培植主要是凭借什么?是诗歌。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发。”朗读诗歌,我们可以接触诗人的所思、所感,朗读诗歌可以培植我们更多的涵养。读熟一首诗,在休闲时间里吟诵一下,就像唱歌一样,心灵上能补益无限。今天我们来感受这四位诗人的诗歌吧。
二、粗读感知第一、二首诗歌,把握思想感情
1.朗读中感受形象。
2.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3.师范朗读,把握停顿和感情基调。
4.师生合作,扫除字词障碍。
5.对照注释,了解大意。 
三、赏析《归园田居》
1.导入。
由学生交流陶渊明及其诗歌的事迹入手,了解课文的背景及作者的性格,加深对本诗的理解。
如:陶的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使得他与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官场格格不入。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我们已感受到了作者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的《归园田居》一诗,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诗文,了解这首诗的大意。
①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侧重写诗人对什么的体验? 
②为什么写这些景物?围绕这些景物写了什么事?“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③“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