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200字。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赏析
1.诗经《豳风·七月》译文及赏析
七月里大火星儿向西流,九月里妇女把衣授。十一月北风呼呼响,十二月寒气冷
飕飕。粗布衣裳都没有,残冬腊月怎能熬到头?正月里修好锄和耙,二月里举足到田头。老婆孩子莫忘记,晌午送饭村南头。监工的田官乐悠悠。
七月里大火星儿向西流,九月里妇女把衣授。三春太阳暖洋洋,黄莺儿欢唱在枝
头。姑娘们手挽深竹篮,沿着小路向前走。采下了片片桑叶嫩又柔。春天太阳升起慢悠悠,采蒿人多似水流。姑娘不禁暗悲愁,怕公子把人抢了走。
七月里大火星儿向西流,八月里芦花满汀洲。三月里桑树要整枝,拿起刀锯和斧
头。除掉高枝与长条,轻采柔桑片片收。七月里伯劳对鸣,八月里纺纱织布不停手。染成黑色染成黄,我染的大红颜色最艳秀,为那公子制衣缝又绣。
四月里草穗儿抽,五月里知了声声叫不休。八月里家家户户庆丰收,十月里纷纷黄叶坠枝头。十一月里打狗獾,猎得狐狸取下皮,为那公子做轻裘。十二月农闲人欢聚,继续练武耍戈矛。留下小猪自家吃,大猪公家去享受。
五月里蚱蜢齐鸣两腿抖,六月里蝈蝈双翅颤悠悠。七月里蟋蟀鸣郊野,八月里它在檐下唱不休。九月里它怕冷进了屋,十月里它躲到床下不再走。家家清除垃圾熏老鼠,堵起北窗塞紧门缝防风透。干完关照妻和子,不久新年逢岁首,进入屋里歇个够。
六月里野李葡萄尝尝鲜,七月里烹煮葵菜烧大豆。八月里齐把枣子打,十月里又将稻谷收。新米新谷酿春酒,好给老爷去做寿。七月里好瓜吃在口,八月里葫芦摘在手,九月里苎麻种子留。多采苦菜多砍柴,养活自己忙不够。
九月里筑好打谷场,十月里喜把庄稼收。小米高梁和谷子,粟麻小麦加大豆。唉呀我们种田人,庄稼活儿没尽头,又为公家宫室修。白天野外割茅草,夜里搓绳忙不休。急忙上房盖屋顶,春要播种到田畴。
腊月里凿冰咚咚响,正月里藏进冰窖冷飕飕。二月里取出冰块行祭礼,韭菜羔羊供案头。九月霜降天气爽,十月里清扫场地把谷收。满斟美酒敬客人,宰杀羔羊争南酬。登上公堂同聚会,牛角杯儿举过头,高声齐祝万年寿!
《豳风·七月》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当作于西周初期,即公刘处豳时期。豳地在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公刘时代周之先民还是一个农业部落。《七月》反映了这个部落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它的作者当是部落中的成员,所以口吻酷肖,角度极准,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画。
诗人从七月写起,按农事活动的顺序,以平铺直叙的手法,逐月展开各个画面。必须注意的是诗中使用的是周历。周历以夏历(今之农历,一称阴历)的十一月为正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以及四、五、六月,皆与夏历相同,“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即夏历的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蚕月”,即夏历的三月。
首章以鸟瞰式的手法,概括了劳动者全年的生活,一下子把读者带进那个凄苦艰辛的岁月。同时它也为以后各章奠定了基调,提示了总纲。朱熹《诗集传》云:“此章前段言衣之始,后段言食之始。二章至五章,终前段之意。六章至八章,终后段之意。”在结构上如此安排,确是相当严谨。所谓“衣之始”、“食之始”,实际上指农业社会中耕与织两大主要事项。这两项是贯穿全篇的主线。首章是说九月里妇女“桑麻之事已毕,始可为衣”。十一月以后便进入朔风凛冽的冬天,农夫们连粗布衣衫也没有一件,怎么能度过年关,故而发出“何以卒岁”的哀叹。可是春天一到,他们又整理农具到田里耕作。老婆孩子则到田头送饭,田官见他们劳动很卖力,不由得面露喜色。民间诗人以粗线条勾勒了一个框架,当时社会生活的整体风貌已呈现在读者面前。以后各章便从各个侧面、各个局部进行较为细致的刻画。
诗的二、三章情调逐渐昂扬,色调逐渐鲜明。明媚的春光照着田野,莺声呖呖。背着筐儿的妇女,结伴儿沿着田间小路去采桑。她们的劳动似乎很愉快,但心中不免有隐忧:“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首章“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