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00字。
《诗经·王风·黍离》教案
上海市奉贤中学 刘赛邦
教学过程:
一、简介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按内容分,可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国风,是各地的土乐,共160篇。多为民间口头创作,反映了劳动人民受压迫、受剥削的痛苦生活,婚姻恋爱以及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反抗,是《诗经》的精华部分。雅是正的意思。雅乐就是正乐,是宫廷和京城一带演唱的乐歌,多是贵族作品,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共40篇,是统治者祭祀祖先时乐歌,多为歌功颂德、祷告祈福之作。《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按表现形式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种手法。诗经六义是风、雅、颂、赋、比、兴。《诗经》常常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作为歌谣,为了获得声韵上的美感,《诗经》中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它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具体地说,《诗经》的特色和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诗经》是以抒情诗为主流的。 第二,《诗经》中的诗歌,除了极少数几篇,完全是反映现实的人间世界和日常生活、日常经验。 第三,与上述第二项相联系,《诗经》在总体上,具有显著的政治与道德色彩。 第四,《诗经》的抒情诗,在表现个人感情时,总体上比较克制因而显得平和。 总而言之,《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它从多方面表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各个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以其清醒的现实性,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早期诗歌,开辟了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虽然,由于特殊的社会生存条件,《诗经》缺乏浪漫的幻想,缺乏飞扬的个性自由精神,但在那个古老的时代,它是无愧于人类文明的,值得我们骄傲的。
二、教读课文
(一)、朗读全诗,感知内容,体会感情。
1、集体朗读全诗
2、用现代汉语说说全诗的内容
参考译文: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那黍稷之苗啊,一行一列生得多么整齐,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我缓行其间啊,心中忧戚。
知我者,谓我心忧; 了解我的人啊,说我心有哀愁,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不了解我的人啊,问我何所寻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浩渺无垠的苍天啊,是谁令我如此伤怀?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那黍稷之穗啊,一行一列生得多么整齐,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我缓行其间啊,心如醉酒。
知我者,谓我心忧; 了解我的人啊,说我心有哀愁,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不了解我的人啊,问我何所寻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