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9张。附带教案。
《锦瑟》教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李商隐和知人论世的解读方法。
2.培养初步鉴赏诗歌语句的能力。
3.品味本诗哀怨、凄迷的意境和李商隐诗深婉、典丽的艺术特色,理解诗中的惆怅情绪。
二、教学时间:一课时
三、过程与鉴赏
(一)引入新课
略
(二)方法指津
1.知人论世
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是评论文学作品的一种原则。语出《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尚”同上,尚友就是上友。上友是以古人为朋友。文学创作有时需要借鉴古人。对古人的作品进行批评和鉴赏,更需要了解古人。人是不能离开时代而生活的。这就还需要了解他的时代。
掌握“知人论世”的原则,有助于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例如北宋梅尧臣在《和淮阳燕秀才》中说:“惭予廷荫人,安得结子□,心虽羡名场,才命甘汨没。”他认为自己由恩荫出身,和燕秀才由进士出身不一样,因而感到很惭愧。可是杜甫却完全不同,他在《壮游》中说:“气磨屈贾垒,目短曹刘墙,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杜甫考不上进士,便浩然归去;梅尧臣考不上,却半辈子感到委屈。这是因为唐代读书人的进身之阶,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宋代主要的就是这一条路,即使由他途出身,头衔上总得加一个“右”字,例如“右迪功郎”之类,成为终身的耻辱。因此,不知道唐宋两代的风气,就不能理解为什么对于进士的得失杜甫全不关心,梅尧臣却痛心疾首。只有了解他们的时代,才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和他们的作品。所以“知人论世”,应当是“论世”第一,“知人”第二。进行文学批评,也必须“知人论世”,才能够对作品作出正确的评价。(朱东润)
(三)文本鉴赏
1.诗人小传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诗人。其出身小官僚家庭。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受牛李党争影响,政治上受到排挤,终生潦倒。他的诗作题材广泛,有政治诗、爱情诗、咏史诗等。李诗广纳前人所长,承杜甫七律的沉郁顿挫,融齐梁诗的华丽浓艳,学李贺诗的诡异幻想,形成了他深情、缠绵、绮丽、精巧的风格。李诗还善于用典,借助恰当的历史类比,使隐秘难言的意思得以表达。因而他的诗篇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有《李义山诗集》。
2.诵读指导
一、把握节奏
二、读准语调
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迷惘的感觉。
三、读出意境
全诗基调:哀怨。与以往的梦想或爱情有关。
首联: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借它起兴):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弦?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