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一、关于作者及其杂文(姚春树)
何满子,1919年生,浙江富阳人。建国前曾任报纸编辑,并从事文学艺术理论和现代文学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大众书店总编辑、上海震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古典文学出版社编辑、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1955年胡风事件中受到株连。何满子治学领域较广,主要着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古代小说的理论探索,同时也研究历史,特别是学术思想史。著有《艺术形式论》《论〈儒林外史〉》《论金圣叹评改〈水浒传〉》《论蒲松龄与〈聊斋志异〉》《文学呈臆编》《汲古说林》《文学对话》《古代小说艺术漫话》《中国爱情小说与两性关系》等。在学术论著之外,何满子也创作了不少杂文作品,出版有杂文集《画虎十年》(广州文化出版社1989年8月第1版)《中古文人风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2月第1版)《五杂侃》(成都出版社1994年10月第1版)《绿色呐喊》(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6月第1版)《虫草文辑》(宁夏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第1版)《何满子杂文自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人间风习碎片》(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年12月第l版)。
何满子说:“我写点即兴的往往是急就的杂感文字,始于40年代初当报纸副刊编辑时。一开始我就意识到,这种文字和学术论文与小说散文之类的文学创作不同,是作者诉之社会的对时代和人生问题的更直接的发言。不论读者是否认同,我必须对自己负责,不说违心的话,不阿时好。”何满子具有对重大的社会人生现象抱有热忱、积极干预而不规避退让的性格,他目光如炬,用笔如刀,闲闲写来,而鞭策奇重,能使读者产生“舒愤懑”之快。《一张烛照力非凡的账页》,介绍了叶浅予“文革”中被抄的33项文物“去向”的清单:陈伯达共9项(10件);康生、曹轶欧夫妇共8项(9件);林彪共11项(16件);李作鹏1项(1件);江青3项(3件);汪东兴1项(1件)。这张小小的清单虽只是十年浩劫中千千万万被劫夺的珍贵文物的冰山一角,但它的烛照力却不平凡,“有如禹鼎的一只小角,魑魅魍魉都铸在上面;也有如一片X光透视片,衮衮诸公的心肝脾肺都清晰呈现。必须记住:当时八亿中国人的命运是掌握在这些道貌岸然的大人物,不,劫贼手里的呀”。《由一张旧报触动的……》,从张志新烈士被残害的旧事谈起,有感于烈士的痛史已经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被人们遗忘,文章揭示了一种处世哲学,追根溯源,并把它和佛家的“慈悲”、道家的“不争”、儒家的“恕道”、西方的“费厄泼赖”联系起来。但是,作者指出,对于胡风案、反右、“大跃进”和“文革”这四次“史无前例”的灾祸,如果不时时牢记,敲敲警钟,叫人永远警惕,深恶痛绝之,使历史永不重演,那么将会是非常危险,也许会使民族陷于万劫不复的境地。
何满子的杂文也涉及学术思想史方面,他的《中古文人风采》,包括“汉末清议人物剪影”“魏晋清谈人物剪影”和“书影追形杂笺”。第一部分谈及东汉季世清议名士从李固到孔融二十余人,如《李固与太学诸生》《陈蕃之死》《大灾难及杜密的自杀》《范滂的人品》《郭泰现象》《名士薰莸》《清议的句号人物孔融》等,作者勾连史料笔记,勾勒这个动荡时代文人的遭逢举止、人生追求、儒家伦理信念和现实政治的碰击以及理想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