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400字。
《短歌行》教案
教学目标:
一: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二:体会诗人婉转表达招揽贤才以实现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一诗人怎样表达自己的志和忧
二引用诗句与运用典故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也许还记得在第四十八回有段关于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北征乌桓,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曹操亲自八十三万大军,兵临赤壁城下,想要一举扫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在大战前夕,曹操在江上设酒置乐,款待文武众将,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57岁的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船头,慷慨而歌,即《短歌行》。
二;解题
行:古代诗歌体裁
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根据《乐府解题》,其分别在歌声、曲调的长短。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比较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由题目我们可知诗人可能是要抒发某种忧愁,那么诗人心中为何会有忧愁,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曹操这个人。
三: 曹操
鲁迅先生对曹操的评价:曹操是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个英雄。
曹操是个有远大胸襟报负的政治家,在汉末动乱年代,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准备统一天下。曹操又是个非常注重人才的人,他认为“天地间,人为贵,为国失贤则亡。”为了实现统一天下的抱负,他曾先后多次颁布《求贤令》,下令广求贤才,他还提出唯才是举的选拔人才原则,也因此他身边聚集了一大批谋士(郭嘉,许攸,荀彧),武将(典韦,夏侯惇,夏侯渊,徐晃),文才(主要是团结在曹操周围的一批建安诗人)
建安诗人(幻灯片)
代表: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 应玚、刘桢)和蔡琰
建安诗人大都渴望建功立业,志向远大,于是造成“雅好慷慨”、“志深笔长”的特色,而乱世中人生多变故,生命苦短,诗又带悲凉色彩。
虽然曹操身边聚集了大批人才,但当时处于三国鼎立时代,邦无定土,士无定主,有很多贤才不知何去何从,而曹操比较倚重的郭嘉又病死了,曹操急切渴望贤才来帮助他完成统一大业。我们说,自古诗人多忧愁,他们因爱生愁,因壮志难酬而忧。作为政治家的曹操和作为诗人的曹操,此时此刻,心中更是百感交集,于是才有了他的横槊赋诗,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下这位英雄的慷慨之歌吧。
四.播放曹操横槊赋诗电影片段,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边看边思考。(这首诗主要抒发一种什么样的志?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