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000字。辨析并修改病句学案
《考试大纲》要求:“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D级(表达应用)。辨析病句是考查对病句的识别与分析,有了这种能力才有可能对病句进行修改。《考试大纲》对病句的辨析修改,规定了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一)解题一般方法
1、语感审读法
调动语感,在审读过程中,从感觉上觉察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是否别扭。如别扭再做分析比较,明辨原因。
例如: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极端不利,登 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峰顶。(“不管”改为“尽管”)
2、主干枝叶梳理法
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
3、造句类比法
有的句子是否有毛病,一时拿不准,这时仿照原句的结构造一个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问题就清楚了。
如: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市小学教师的重视。(去掉“的”字)
4、逻辑意义分析法
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考查概念使用、判断等方面是否得当,语句是否顺畅,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如: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产品。(将“仿造”改为“制造”或将“伪劣”改为“优质”)
(二)辨析病句的一般步骤
一是读,二是缩,三是思。
高考语病辨析题有三种:一是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一是选出有语病的一项,一是修改语病的主观题。近几年几乎是在四项中选择没有语病的一句,辨析时要注意找有病句。并由易到难,缩小范围,只有对每一个病句加以确定,正确项的选择才有把握。
(三)病句辨析的切入角度
1、看句前或句中的介词,审视是否缺主语,或介词短语使用是否恰当。
句前的介宾短语如“通过……”,“经过……”、“在……中(下)”、“从……中”等,一般充当状语,表明原因、理由或时间处所等,它后面没有主语时,就有可能缺主语。
如: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缺主语)
2、看句中的并列短语,审视各项能否并列,能否与相关的词语搭配。
如: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不规范现象。(“一切出版物”包含了“报刊、杂志”,所以三者不能并列
3、看句中的两面语如能否、优劣、好坏等,审视是否需要配套使用类似的短语。
如: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把 “能不能”去掉)
4、看语中的否定词,审视否定是否恰当。
如: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把“不”去掉)
5、看句中的数量词,审视是否与其它词语矛盾,或计量表达上是否出现问题。
如:彩电价格一降再降,有的甚至比以前下降了三倍。(把“三倍”改为“三分之一”)
6、看句中的敬辞谦语,审视是否用错对象。
语序不当病因类析
语序不当是常见语病,也是高考检测语病的首选。语序不当主要指修饰成分与中心词顺序不当,定、状语内部顺序不当,并列词语顺序不当,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主客颠倒,句子成分顺序不当,分句位置不当。
一、修饰成分与中心词顺序不当
例1 考古人员在西溪遗址挖掘出了大量的釜、豆、钵、甑、器盖、器座等陶器和穿孔石斧、石锛、石凿等石器,以及各类玉器、骨器和动物标本等。
“大量”是修饰中心词“陶器”的,所以应移至“陶器”前。
例2 林冲在高衙内派人一次又一次害他性命时才走上反抗的道路。
“一次又一次”是修饰中心词“派人”的,所以它们应该换位。
二、定、状语内部顺序不当
例3 他有自己特殊的地方:既有深刻的对人世的看法,又有现实的对待生活的态度。
“深刻的”与“对人世的”两个定语对调,共同修饰中心词“看法”;“现实的”与“生活的”两个定语对调。 三、并列词语顺序不当
例4 新一届领导集体从中国现